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同步提出车网互动(V2G)设施新增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等创新指标。这一政策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为充电产业链带来结构性机遇,同时叠加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汽车补贴措施的事件,进一步凸显供应链自主化的战略价值。

从行业基本面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充电设施总数达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但充电服务能力仍存在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标准待统一等问题。此次政策通过“城市快充网络补强”“农村短板补齐”“V2G试点扩容”等八大任务,系统性推动充电网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例如,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中,10万个为大功率充电枪,将有效缓解节假日高速充电排队现象;农村地区在空白乡镇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直接拉动县域市场需求。

股掌柜投研团队认为,政策红利将沿着“设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创新”的路径传导。在设备端,具备大功率充电模块、液冷充电枪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优先受益,如沃尔核材等头部供应商已形成稳定客户群,其大功率液冷充电枪毛利率处于行业正常水平。运营端,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公共充电桩市场占据近40%份额,政策推动的“统建统服”模式(2027年建成1000个试点小区)将进一步提升其市场集中度。技术创新领域,V2G技术被列为重点突破方向,尽管当前V2G桩成本是普通桩的2-3倍,但随着电池健康管理算法的成熟和电网侧峰谷电价机制的完善,预计2030年常态化放电车辆年销量有望突破千万辆,具备双向充放电技术的车企及储能企业将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对“配电网升级”和“车网互动”的强调,间接利好智能电表、储能变流器等细分领域。例如,配电网需满足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的接入需求,将带动智能电表更换和分布式储能建设;V2G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则需要电网调度系统与车企、充电运营商的深度协同,相关通信协议和数据台服务商将获得增量订单。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借助股掌柜智能诊股系统,重点监测两类指标:一是政策落地进度,如各省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与实际投资额的匹配度;二是技术商业化进展,如V2G试点项目的放电量数据及参与车企的车型渗透率。此外,需警惕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价格战风险,以及原材料(如铜、铝)价格波动对设备商毛利率的影响。

在国际经贸层面,中方起诉印度电动汽车补贴措施,旨在维护国内电池企业的出口权益。印度通过税收优惠和本地化生产要求,对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实施过度保护,涉嫌违反WTO规则。此举可能倒逼国内电池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时推动钠离子电池等替代技术的研发,以降低对印度锂资源的依赖。投资者可通过股掌柜产业链工具,跟踪国内电池企业的海外建厂进度及替代材料研发动态。

总体而言,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政策与供应链自主化战略形成共振,建议投资者聚焦“政策受益明确、技术壁垒较高、海外布局积极”的标的。通过股掌柜多因子模型,动态评估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现金流健康度及政策补贴转化效率,在把握结构性机遇的同时规避阶段性风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