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拜师
(资料图片)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道教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就是“不正规”。
道教界向来讲究拜师仪式,师徒的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而著称。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一须经过师父几年的反复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在道场做事情积累功德,消除业障,熏习经典,奠定福德基础,方有入道资本,以便后日修道无魔,道业精进)培养福德好入道;二是入门后前后都有针对性的“功、课”以便因人施教。身强志坚、方能品行端正。符合条件须举行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表明拜师者愿意拜某人为师,以及自己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的决心。
贰
道教拜师
拜师是学道入门的关键。如今很多人受到小说,影视剧的影响,都幻想拜个“神仙”,“大师”为师。甚至很幼稚的看到某些人发出一些只言片语或是搞些玄幻莫测的言论、功法就认定他是大师。还有的是看到辈分高就去拜,而对拜师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根本不了解。
实际上拜师是道教传承的固有传统,他跟曲艺界的拜师还是有不同的,说相声,唱二人转拜师等于师父给个饭碗,而在道教里拜师是道门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不仅仅是饭碗那么简单。
师徒之间如父子,又不同于父子。师在道教里有广义跟狭义的含义。广义上所有道门耆硕前辈都是师长,诸大天尊及各位祖师也是师,在道门传承里真正拜师还要有经籍度三师,有的还有登箓,证盟,保举等师。狭义的师父是指皈依学道修法的根本师父。
叁
道门传承
道门的传承在道教是以“道”为本,师父教授下一代知识道法称为「传」,弟子以皈依道为本,接受师父的教导称为「承」。师「传」徒「承」故称为“传承”。
拜师求的传承必须要求得正统道教门派及明师的传承。
说到“正统”,何为正统呢?
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断传承法脉,才视之为正统。现在社会上打着“正统”旗号的太多了。说自己是正统,嫡传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太少了。所谓的正统要依宗而立,常看见某某自称为什么门派什么法脉多少代弟子。那你能说出历代祖师传承的依据吗?甚至是一些打着民间秘传门派的也故作神秘,既然是“秘传”,那为何又大肆宣传自己,广而告之呢?
道教的拜师收徒需要师父先引导弟子入门,炼其心,观其行。看是否是可造之材,能否有成就。再看看现在网上可以随便认个师父,上线就打个招呼,下线根本不知道师父在何处,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传承",弟子拜师后要在祖师前对师父和自己承诺,约束自己,开始真正的修行跟学习。并要按侍师的礼仪来供养,尊奉师父,与师父心心相印。
肆
另类拜师
还有一些人自称拜某某菩萨,或是太上老君为师,说自己看见某某神仙或菩萨降临收他为徒,他在神前磕过头,领了多少天兵天将。如果按这样理解,那我们也都在在神前天天礼拜做功课,我们领的天兵也应该不少吧?
道门三宝是以道,经,师为三宝。在道门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的发愿。在道门传承里是要依据经法相传的,而自己说看见神仙菩萨多虚妄无凭,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体所得的治病感应的能力而不是依据先贤祖师们留下的经论来作为修行的依据跟证明,产生不了智慧,慈悲之心不去度众生是证不了道的,对神像磕多少头都没用,说自己有多少天兵那些更是无稽之谈,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民间有的法坛门派传承以发誓孤贫等来约束弟子,传承多比较混乱,同一门中也各有山头,这些人所知有限,自装神秘,一些基础的东西弄的玄乎起玄,所行之术,千其百怪。社会难於普遍接受,沦落社会边缘。此非道教,而是旁门。
伍
总论拜师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获得无上天人福报,出转轮回的,怎么会让人孤贫夭呢?至于民间某些门派的过功,过执也是靠师父给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来。所以这跟道门的传承也不是一回事。
还有许多人虽然拜师但是心态根本没有摆对,认为一切都靠师父,依赖师父,如果师父没达到自己意愿就马上认为这位师父不行,转投其他师父。也有的拜师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师后应该的责任跟义务。拜师后,也不知道怎么样继续深造,不按师父教导的去修行,自己主观上怎么想就随自己去做,就自以为是。
有的人拜师后也不知道如何追随老师学习,像鸭子一样等着师父填喂。而不知道从师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师父怎么学习。有的人拜师后还是内心迷茫,根本没有认识到师父的重要性,一年里能跟师父打个电话就不错了。
还有的人拜师后在这个社会生活工作中学道的信心逐渐退却,有的觉得在师父身上得不到什么,甚至又转拜他人为师,转投他门,或者干脆放弃的也大有人在。也有一些人对拜师只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甚至,仅仅把它当作成功的途径,找位出名的大师皈依下领一张《入室弟子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为炫耀的资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当做牟利的一个手段,成名的一个台阶。所以那句话说“名师易得,明师难求”是值得玩味的。
当我们拜师时,我们是否考察过自身拜师的动机,是否内心正确的生起信心,随师父走入玄门之内?是否经历了选择对比,是否考察过师父的人品及所学?
自己是否真正认识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为弘扬道教而决定拜师?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这个老师的人品,他的思想,性格,生活习惯。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当师父的肯定也不可能就都是完人。所以内心里不要把什么都想的太美好,幼稚的结果是自己受伤。还有最主要的是自己能否从师父身上能学习到真正的内涵,学习到自己想学的知识。成为改善自己品质,心性,修炼,生命境界的唯一榜样?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个道友在拜师之前必须深入思考并付诸生活实践的。
当徒弟的有当徒弟的责任跟义务,当师父的也更有许多责任跟义务,都说师父传道,解惑,授业。这只是一方面,徒弟的品行,生活,事业作为师父都有责任去引导。有些师父也是满足自己虚荣心,更有一些小孩子打着收鬼捉妖的名义在网上吹嘘自己。生活中很多江湖行走的大师们也是走到哪里就收到哪里,对于徒弟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责任。
尊师重道者是传承的根本。希望在学习道教,弘扬道教的路上,我们都没走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