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即将揭开面纱。

1月15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会争取在1至2个月内得到中央批准和同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林郑月娥称,今天会到广州与广东省相关方面举行工作会晤,为下一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做好准备,并且商讨有何工作需要中央统筹和督导。

1月11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曾表示,中央已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及港澳广深四城定位: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他还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形成,有关的配套实施方案正在制定和完善。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今天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了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议题。他表示,要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架构,完善穗港、穗澳对接合作机制,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推进设立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建设国际金融岛。”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规划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温国辉表示,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推进“创新四核十三节点”建设,抓紧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城知识创造示范区、科学城制度创新先行区、生物岛生命科学合作区、黄埔港现代服务创新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粵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此前三地签订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显示,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温国辉此次重申了交通运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并表示要推进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南中特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推动广州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加快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系国家产业园等重大合作平台,积极打造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南站商务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庆盛枢纽、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等特色发展平台。

温国辉称,要共建湾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大数据中心,推进设立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建设国际金融岛。深化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与香港合作,支持香港赛马会建设国际马匹检验检疫监测中心和马术运动综合体。全面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推进,无疑也带来了诸多的投资机会。上海证券分析师陈健宓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最受益的行业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交通连接的便利性是大湾区共同发展的基础。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铁路运输重大项目包括深圳至茂名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等。航空机场建设包括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新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推进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金湾机场等机场改扩建工程。公路运输方面,广东省在2020年力争实现与各陆路相邻省(区)间拥有5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与港澳间拥有6条高速公路通道。

中信证券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中更重要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改革,支持创新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向旧金山湾区看齐,预计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将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更重要是资本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支持区域内风投,及创新孵化。

此外,中信证券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带来三方面投资机会:

首先是地产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企业,完全有可能把握本轮机遇。在深圳和广州拥有大量存量土地储备的公司,可能具备资源重估的空间。地产公司也可以新增土地储备,追求规模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大湾区内的城市群产业园区也值得关注,传统产业升级创新园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调整。

其次是电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将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珠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东移的继承者,并迎来中国内地在该领域的第二轮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其中最受益的将是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显示面板等子领域。

最后是金融行业。大湾区项目预计将强化金融服务业的多个领域(主要是在香港)。银行、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具备增长潜力。股票层面上,尽管随着时间推移,所有金融股都有望受益于该规划,但香港的本地银行如中银香港和汇丰银行可能会是最大受益者。

东兴证券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将迎来发展新局面,但目前该湾区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如产业结构尚需调整、第三产业占GDP总量比重与世界级湾区有较大差距、区内产业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产业重合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功能重叠,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未来需要优化各大港口分工。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进连粤港澳大湾区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应合理布局,特别是发展科技金融业。未来高新技术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科学划分,优化产业格局。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不大,随着湾区建设,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大湾区,配合三地政府推出的各项居住福利政策,湾区房地产业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