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委常委侯特时,他正站在南疆干燥热烈的风中,笑着朝我们猛劲儿挥手。

“朋友们,欢迎你们!快上车!”操着一口京腔普通话,侯特指着窗外向记者介绍:“你看,那是策勒县战斗渠,这是生态旅游园。可别小看策勒县,这儿有着‘金玉之邦、丝绸之路、瓜果之乡’的称号。这两年,村民通过种红枣、开农家乐增收致富,日子可是越过越红火。”

车辆疾驰,两侧路灯矗立,马路笔直。小麦收获季就在眼前,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到今年6月,侯特从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运控副总经理的岗位赴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挂任县委常委已经两年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年来,侯特对接民航单位帮扶项目,推动策勒通用机场修建,下沉乡镇、农户,侯特身上的这些重担都需要他对县里的工作了如指掌。在侯特看来,这是他肩扛重担、收获最多的两年。

“我是代表民航来的”

回忆起两年前接到正式通知的那天,侯特历历在目。匆匆告别家人,从繁华的北京到边陲大漠,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来到策勒。尽管知道南疆条件艰苦、压力大,但一下车,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此地位于沙漠边缘,尘土飞扬。

见到此情此景,侯特心里也打鼓。但想到“我是带着任务来的,是代表民航来的”,侯特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为老乡干点儿实事。

说干就干,侯特立刻投入工作。来到策勒的第二天,侯特就开始入户走访。但由于语言不通,与很多村民的基本交流无法进行。尽管如此,侯特仍带着翻译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通宵工作成了家常便饭,生活也没有规律。在气候条件恶劣、黄沙漫天的策勒县,侯特感受到了来自身体的“抗议”。“初来乍到,不太适应新疆的气候,加之饮食差异大,晚上经常失眠,持续了好几个月”。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年内,侯特走遍了包联乡镇达玛沟乡的每一个村。“一线工作涉及面广,比较细碎烦琐。这就要求帮扶干部真正扎根群众,耐心听取困难群众的诉求,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通过走访,侯特了解到包联户的基本情况,制作了调研手册。他向县里的同事学习,第一时间对县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发改委等单位开展了调研。通过调研,侯特掌握了分管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数据,明确了工作方向。

工作熟悉后,侯特更忙了。他积极动员各民航单位搭平台、出高招,将帮扶工作进行到底;设立公益性岗位资金,捐赠价值44万元的教学器材,帮助购买8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推荐多家策勒县企业作为2021年消费帮扶供应商。

在长期奔波对接中,侯特变得瘦了、黑了,不变的是脸上和蔼的笑容。在生活中,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侯大哥”。他常常去看望包联户,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给乡亲们带去生活用品和必备药品。户里的“阿恰”(维吾尔语中“姐姐”的意思)觉着他随和得不像领导,更像是邻居大哥,总是拍着他的肩膀、竖着大拇指说:“亚克西!”侯特说:“民族工作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以心换心。”他用自己的努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民航的帮扶力量。

“从策勒飞出新天地”

策勒县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来到这里,侯特常常思考,破除瓶颈、补齐短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尽管在策勒县修建机场已经在发展规划中,但选址难、风沙大、建设难等诸多问题依然阻碍着项目推进。如何让策勒县更快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机场?侯特思索了一个晚上,下定决心:“干了一辈子民航,想了一辈子民航,来到这里,就一定要为推进通航机场建设做一些实事,为新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明白,只有建设好策勒县自己的机场,才能让策勒的产品更好地销售到祖国各地,带领策勒县走出一条致富路,飞出一片新天地。

调研结束后,侯特便立即向民航局及相关部门汇报了策勒县机场建设存在的困难。在民航局及相关部门指导下,他实地考察选址、报请项目审批,前后多次开展沟通工作,为机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机场选址也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工作。侯特告诉记者,新疆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受地形限制,县域可选址空间有限,选址难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场址位置分布、场址总体布置、平面地形、净空障碍物、相邻机场等方面都要考虑得仔细再仔细。早些时候,机场选址考虑在另一个方向,但经过技术论证,发现地下有地震断裂带,只能放弃。

为了保证选址工作顺利开展,侯特白天带领专家赴现场踏勘,晚上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归纳梳理,编制水土保持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稳定评价报告、节能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等,不断尝试,寻找最优的场址,确定最合理的跑道方位,扎实推进机场选址工作。

2021年9月,民航新疆管理局宣布:“新疆策勒通用机场选址顺利通过!”在大家的掌声中,新疆策勒通用机场的第一阶段工作已顺利完成,策勒通用机场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策勒县群众终于要实现坐着飞机前往全国各地的美好愿望了。”侯特说。

如今,通往机场的土路已初具雏形。在建设现场,伫立着机场选址标识,风一吹,黄沙漫天,让人睁不开眼。尽管机场还没有开工建设,但侯特的脸上已经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要实现通航持续发展,激活市场是关键。通用机场建成后,还可以发展短途运输、货运物流、飞行培训等项目,真正让策勒县的产业红火起来,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目前,策勒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县里的人们高兴地说:“策勒县不久将有自己的机场。”

“让老乡的腰包鼓起来”

侯特时常思考:立足长远,我能给这里留下些什么呢?

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他说:“建好了通用机场,总得有人管理、有人运营。我应该把民航的培训资源继续提供给这里,引进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对他们进行培训,促进他们高质量就业,建立策勒机场运营管理机制,将机场的管理模式教给他们,带领他们一起将策勒通用机场建起来、运营好,走向致富的道路。”

为此,侯特着眼长远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争取实现就业规模稳中有增,有就业劳动能力的全就业。“我们应该将定点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专门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实现定点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尽最大努力实现策勒县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侯特结合策勒县实际,建立策勒通用机场运营管理机制,以保障安全为核心,在货物运输、短途旅游等方面突出航线规划,做好运行保障等培训工作。

从县里到乡里,从乡里到村里,侯特一级一级推动就业政策实施,保证求职创业补贴、“三支一扶”生活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就业政策保持稳定。通过打造“阳光策勒人”劳务输出品牌,采用“带队干部+班组长+务工人员”服务模式,发挥疆内外14个服务站作用,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举办招聘会14场次,提供岗位6000余个,多渠道促进稳定就业。

“感谢侯常委,给我家姑娘找了一份好工作,现在全家不愁吃、不愁穿,我们的生活幸福多了!”除了与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侯特还主动与策勒县达玛沟乡古勒铁日干村麦麦提阿卜杜拉·麦提托合提一家结成“亲戚”,利用调研的机会到“结亲家”走动,与他们谈发展、树信心,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让“亲戚”走上致富的道路。“等结束定点帮扶工作,我还要去村民阿吉家看一看,给他们带去一些生活必需品。”谈起自己的维吾尔族兄弟,侯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前让新疆茫茫戈壁变成绿洲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以侯特为代表的民航人正用默默无私的奉献、稳如磐石的坚守,延续着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天山南北,疆土辽阔,总有人以一腔热血为祖国护卫边疆。(《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编辑:张薇,校对:孙文瑾,审核:程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