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书房”创客空间设计艺术工坊海安非遗基地创作交流现场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供图


【资料图】

新时代倡导终身美育、全民美育的理念,强调美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鼓励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与家庭美育等力量和资源的多方参与。近年来,学校尤其是高校,在践行“以美育人”的教育方针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美育的多元合作,帮助学生与社会公众树立文化自信,陶冶艺术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日前,2023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创业艺术工坊”暑期学校在南通博物苑开班,来自全省高校的30名青年艺术学子会聚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搭建了一场学校与社会共舞的美育舞台。

学校和社会协同构建多方参与机制

本次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创业艺术工坊”是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学术项目,旨在深入南通城市及乡村社区,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立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交流平台,为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该项目自发布以来,吸引了来自河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研究生报名,经选拔最终确认30名学生入选。

经过前期耕耘,南通大学在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沟通合作下,为本期艺术工坊设置了“摩登体育设计”艺术工坊、“美在杭桥”设计艺术工坊、“泛书房”创客空间设计艺术工坊、“印即得”数码科技设计艺术工坊、“南通家纺”LOGO设计艺术工坊5个小组,针对地方特色和设计需求,在多方参与的机制下,发挥不同学科专业的特长,为地方发展贡献智慧。

与此同时,工坊还邀请了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慧文、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苏州大学卓越人才特聘教授李超德、向阳逐梦公益基金发起人李莎莎等专家为学员开展学术讲座,讲座内容涵盖设计教育、设计理论、设计学科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不仅开拓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也通过更加鲜活的设计实例,提升了他们的审美。

扎根地域文化土壤找寻设计创新点

本届工坊通过社会化实践,帮助研究生关注周边的文化资源,探讨并践行地域文化与东方美学的价值。

“南通家纺”LOGO设计艺术工坊带领团队来到海门叠石桥家纺博物馆,参观了中国家纺历史文化、家纺经典工艺、家纺科普知识、家纺互动体验、南通家纺历史、叠石桥家纺历程等展区,以及各类藏品。该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是我国第一座以家纺为主题的博物馆。

“美在杭桥”设计艺术工坊团队则来到如皋市传统园林水绘园。水绘园中的特色盆景,以蟠扎为主,辅之以修剪,姿态清奇古朴,乃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工坊团队还观看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木偶戏现场展演,学习到木偶文化的分类与历史,深切感受到木偶文化的趣味与演员背后的辛苦。

“泛书房”创客空间艺术工坊的学员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参观了非遗技艺主题空间。其中包括戏剧曲艺主题空间“梨园”、科技文化主题空间“四宫”、文旅产品主题空间“青墩”、中医草药主题空间“杏林”等空间以及海安伴手礼等特色产品,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后续的设计中,学员王荣霞的《凤舞青墩》以青墩遗址博物馆中馆藏的4件经典器物(筒形杯、红陶鬶、带盖陶鼎和陶罐)作为设计原型,提取器型纹样并查阅资料绘制剖面图纹样,试图从器物所具备的独特气质中探寻古代文明的讯息,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搭配传统的色彩,让观赏者感同身受地了解青墩文化,感受海安的独特魅力。

社会美育既需要厚积而成的文化遗产来建构令人向往的审美环境,也需要品类丰富、趣味多样的场所体验来营造丰富的美学品格。在工坊与基地合力营造的文化之旅中,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示类型所组成的马赛克般多彩的整合效应,塑造出对“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立体的设计共识。

美育走向日常化大众化

在艺术工坊的平台上,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学校的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创新机会,也让学生们不再将设计看作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是从城市、乡村以及社会发展的视角,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以“美在杭桥”设计艺术工坊为例,该工坊由10余位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师生组成团队,走进南通如皋杭桥村,旨在通过设计的手段发挥艺术专业的特长,结合在地需求,挖掘本土自然文化元素,围绕“艺术为民”的理念,为杭桥村的乡村规划、景观提升,提供可落地、可持续的设计方案。成员们吃住在村民家中,深入考察乡村环境、体验乡村生活,与村民保持互动沟通,了解杭桥村的发展规划与生活方式,试图通过设计搭建起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间的对话桥梁。经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理念设计、功能分析等,小组成员为当地群众设计打造了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公园——“乐享农耕·醉美杭桥:如皋农业景观休闲养生园”,既解决了当地废弃园林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满足了当地及外来游客的公共休闲与娱乐需求。

未来,美育的主要阵地将从学校走到社会、走进家庭,逐渐走向日常化、大众化。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均要快步跟上新的形势,把握美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社会的资源优势、家庭的多元优势,方能促进美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