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邵志媛
(资料图片)
当前,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越是过程艰辛,越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各地迎难而上,在激发消费潜能、发展服务贸易、激活跨境电商活力等方面精准施策,提振信心,汇聚合力,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展现作为、作出贡献。
北京延庆区向市民发放500万元餐饮消费券,密云区启动发放今年第二期汽车消费券;大连从8月16日起发放总额3300万元的汽车消费券;武汉从8月11日到12月,面向全国游客分3个阶段、多个批次发放总价值1.45亿元的文旅消费券;9月1日-30日,“醉中原·游郑东”促消费系列活动将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8月以来,全国多地因地制宜,以多种形式密集发放文旅、餐饮、日用、家居、电子产品等特定行业消费券,激活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助力消费“热”起来。
专家分析,当下,消费券的发放可以刺激民众增加消费,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复苏。接下来,消费券发放可以多向旅游、餐饮以及农产品消费、乡村旅游等方向倾斜,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面向更多群体 覆盖更多领域
上周末,家住山西的柴小柯带着孩子前往北京延庆区八达岭夜长城欣赏了精彩的灯光秀和表演秀,沉浸式体验华灯初上时的“璀璨巨龙”。“孩子的长城情节始于英语网课中对雄伟长城的介绍,对长城一直非常向往。最近天气凉爽,暑假也已接近尾声,我们赶紧带孩子来长城打个卡。”柴小柯向国际商报记者说。
柴小柯说,此行三天时间,体验感非常好。“正赶上北京延庆向市民发放消费券,我们住酒店、吃美食都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比如,我在手机上预订了两晚酒店住宿,在酒店优惠的基础上使用消费券又减了75元,非常实惠。”
多地加码发放消费券,让不少市民都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利好,同时撬动了消费潜力。中研普华高级研究员李芬珍子从多个方面向国际商报记者进行了分析:首次,消费券的发放可以刺激民众增加消费,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购买意愿但受经济压力影响暂时抑制消费的人群,消费券的优惠力度能够提高其购买意愿。其次,消费券的广泛适用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使其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最后,发放消费券可以引导民众尝试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的产品或服务,推动民众将更多的消费转向绿色、环保、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上来,从而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升级。
记者注意到,各地新一轮消费券的聚焦方向与之前相比侧重有所不同。Co-Found智库消费行业研究负责人解涛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本轮消费券的发放有面向更广的消费者群体、覆盖更多的消费领域、采取更多的电子化移动化手段等特点。
李芬珍子也表示,本轮消费券的种类更加多样化,既包括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品牌的消费券,也有如电影、餐饮、购物等通用消费券,这有助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扩大消费券的受众范围。
提高针对性 优化发放使用体验
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围绕6大主题、12大展会、52个消费场景开展了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目前,商务部已经推出全国消费促进月、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等5大主题活动和30多个消费场景。上述活动拓宽了消费场景,营造了消费氛围,改善了消费条件。据悉,商务部将继续强化央地联动,加强区域合作,动员协会、企业、机构、电商平台等多方参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升“消费提振年”活动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发放消费券作为促消费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在下半场继续发挥好作用,专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解涛表示,旅游和餐饮是疫情防控期间受到最大冲击的行业,也是目前消费潜力最大、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应加码发放针对性的消费券,进一步刺激民众旅游意愿,增加和带动相关行业收入。
李芬珍子表示,继续发挥消费券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复苏。可以加大对农产品消费券的发放力度,支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城乡消费平衡。
在消费券发放和使用的改进方面,解涛建议,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体验,以更多的电子消费券取代实体消费券,从而提高发放和使用效率,避免浪费;同时,注重做好消费券使用后的评估工作,以便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
李芬珍子则建议,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和消费群体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消费券政策,提高消费券发放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确保使用效果最大化。加强对消费券发放、使用和结算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管,防止滥发滥用,确保消费券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