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国企在深化改革发展、优化战略布局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走出去”企业党建新样式,通过共筑组织基础、共享培训资源、共谋企业发展、共担社会责任、共树品牌形象,在北京、南京、成都、福州、广州、兰州、海口、重庆等37个城市开展党建联建,为新时代创新织密组织体系探索新路。
组织结构创新
【资料图】
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建立与有效运行,是实现党组织任务和目标的组织保证。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坚持“有党员就要有组织”,坚持党组织“应建必建”,坚持把党的组织建在建设项目、生产基地、产品研发、营销一线和服务贸易等产业链上,做到“企业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同时,鼓励“走出去”企业根据业态、规模、产权结构、管理方式以及所处地域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党组织管理模式;对投资新建的“走出去”企业,视企业层级、规模和党员人数设立党组织;对收购兼并的“走出去”企业,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确保党建工作正常与延续。
实践证明,沪外企业党建联建弥补了垂直结构局限、形成了纵横组合模式,在交互作用中让组织结构进一步牢固、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活动进一步丰富。
领导机制创新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坚持要求系统各级党委“以我为主”,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走出去”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
一方面,根据属资和属地双重管理特点,实行“组织管理属地、工作内容属资”,使双重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和具体化,让市国资委党委及其机关对沪外企业党建的引领和指导更加直接、更加经常。
另一方面,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加强与属地党组织的组织联系、活动交流,有效破解党建工作中的“延时现象”,推动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党建载体创新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加强对国资系统企业党建载体创新的引导、指导,通过开展党建品牌评选活动等,推动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创新,更加有效地传播了党建工作理念、交流了党建工作信息、落实了党建工作要求、增强了党建工作吸引力,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广泛采用视频会议、网上党课、党员微信群等新媒体形式,着力破解“走出去”企业党组织分散性、流动性布局和地域分布广、管理幅度大、信息传递不畅等难题,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上级党组织与“走出去”企业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
实践证明,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对于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力、提高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资源聚集创新
沪外企业党建联建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谋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区域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避免了“单打独斗”的局面。
比如,注重成员企业的联建交流,将企业对属地资源的单个认知和发掘扩大为区域企业的共同认知和发掘,促进企业对属地资源的认识更开阔、更全面、更丰富。
又如,打破行业专业等界限,促进认知突破,实现企业文化、经营管理、业务发展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展现党建引力企业发展的综合效应。
组织影响力创新
沪外企业党建联建对“走出去”企业创造性发挥党组织影响力,注入了新机制和新活力。
首先,党建联建使成员企业既能以单体面貌与属地交往交流,又可通过联席会议以区域企业的整体面貌与属地互动,使对外影响的形式和能量得到放大与强化。
其次,基于党建联建机制与平台,成员企业可联合或借用兄弟成员企业的资源和力量,办成原来以一己之力难以办成的事情。
最后,沪外区域企业以联席会议的整体形象在属地出现,对展现上海国企品牌形象和整体面貌,产生了“1+1>2”的倍增效应。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上海国企的光荣传统。有理由相信,沪外企业党建联建的经济社会溢出效益,必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而不断扩大、深化。(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苏虹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