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按部就班”的基层演出培训怎样办出新意?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核心,聚焦高效能服务、高品质供给,多渠道、多形式落实文化惠民举措,不断提升文化惠民覆盖面、精品度,让群众乐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资料图)

政府“买”文化 群众“乐”受益

“消夏季”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大家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民间文艺展演……夏秋季节,从农村到城区一场场文艺汇演、公益文化活动此起彼伏、轮番上演,兖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缤纷多彩。

“我们立足于‘文化惠民’这个根本,通过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民’字当先办活动等形式,打造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政府指导、多方组织、群众参与的精神文化发展新格局。”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姚博表示。

这几年,济宁市兖州区出台一系列文化惠民政策,由政府出钱买文化产品、买文化服务,让群众受益,深受群众欢迎。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送戏下乡”550余场,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698场次。累计为15065户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免费提供有线电视信号,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把丰富的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

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惠及于民,仅仅是兖州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举措。该区坚持民间文化活动更有“民味”,由区文化和旅游局的统筹组织开展了民间艺术展演、群众文化大家乐、“百万群众进百园”文艺汇演、“消夏季”百姓大舞台、广场舞大赛、农民歌手大赛、斗羊民俗文化节、蟋蟀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成了市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大餐”,群众热情度和参与率连创新高。

今年以来,兖州区已举办系列文化活动60余场,各镇街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600余场、国学传承活动9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达30万人次。

文化阵地“用得好” 文化服务“接地气”

今年年初至今,兖州区依托区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各类阵地,组织开展“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读书兴农、书香悦农”“童心向党·闲享时光”亲子阅读等主题全民阅读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2700余场,“端信悦读”成为兖州精神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兖州区积极探索,围绕搭建更加便民的文化载体,创新思维,活化便民形式,实现公共文化阵地和文化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比如,兖州文化馆成立济宁市技师学院分馆,在培养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同时,为文化艺术人才开展演出、非遗传承、文化讲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兖州各镇街建立图书馆分馆并与济宁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任意图书馆或服务点实现了通借通还,公共文化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兖州博物馆互动“展示魔墙”和云导览系统正式上线,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

针对阅读服务人群类别,兖州区在鼓楼街道、龙桥街道、兴隆庄街道新建3处城乡书房,巩固阅读阵地,扩展阅读空间,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公共阅读服务。

目前,兖州共有建镇街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34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4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一类建设标准。

“不仅把文化阵地‘用起来’,更要‘用得好’‘接地气’。我们不断释放公共文化资源和空间,拉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距离,提升文化服务精准度,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川介绍道。

文旅融合“火出圈” 群众生活“更多彩”

位于兖州区南部的牛楼小镇,依托鲁西南民俗文化街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牛楼小镇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今年以来,牛楼小镇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26万人,营业收入1350余万元,成为全省著名网红打卡地。

牛楼小镇之所以“火出圈”,是济宁市兖州区结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结果。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聚焦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围绕家庭、亲子、户外等细分客群,推出一批开发规模小、面向特定专业旅游群体的精品项目,探索创新旅游新业态,付家楼村“后备箱集市”,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狄家街、乔家街特色文化街区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区和网红打卡地。

兖州区利用春节、元宵节、五一假期等节庆假日,创新举办新春庙会、元宵灯会、油菜花节、“大路狂欢”曲艺专场演出、YYDS电音节、运河之都“首届音乐文创啤酒节”等活动30余场,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40万元,带动了文旅市场消费复苏,释放了文旅消费新活力。

同时,当地积极盘活兖州特色文化资源,兖州区探索开发实际利用新路径,兖绣、英华汉服、五谷画、泥塑、花棍舞、启智木玩等一大批特色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并在电商直播间销售,受到游客群众广泛购买和好评。

此外,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精选富有兖州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并成立山东省首家乡村非遗小剧场,将非遗技艺、非遗演艺送进学校、乡村、社区、景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传统文化的魅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