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暑期是文旅消费的传统旺季,旅游演艺项目为许多游客带来美好的感受与回忆。旅游演艺如火如荼的同时,也面临激烈竞争,并非所有演艺项目都能获得好评,旅游演艺长足发展需坚持品质至上。

创意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注重原创性内容、个性化表达的演艺行业,创意创新的价值尤为凸显,旅游演艺自然也不例外。过去一个时期,旅游演艺项目操盘者受困于旅游演艺观众流动性强、倾向于观光猎奇、深度审美意识不足等刻板印象,一度对旅游演艺项目的创意、个性重视不够,满足于以人多势众的方式生搬硬套当地民俗或以技术手段打造感官奇观。譬如湖南某知名景区的不同旅游演艺项目,不仅名称高度接近,内容上都包含“哭嫁”“赶尸”等,而且表现形式也大同小异……幸而,随着旅游观念的革新、媒介的发达等,这类陈旧的创作思路与实践正在远去,以“千古情”系列、“印象”系列为代表的旅游演艺项目在多地落地,与当地文化的对话融合使得演艺项目表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和艺术个性。

地域文化一向是哺育滋养演艺项目的重要资源,相比于一般的剧场演出,旅游演艺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利用往往更加主动自觉,更善于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展现山水、人文风光之美。需要注意的是,旅游演艺对地方文化的挖掘要深入其内核,并为之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不可停留于声光电的堆叠、陷入技术崇拜的泥淖。在这方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驼铃传奇》等做出了表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通过历史人物隔空对话、以总时长约700分钟的戏剧组接讲述中原文化、中华文明的故事,诉诸情节、人物的具象化演绎更利于展现文化内涵、引起观众共鸣,其艺术效果绝非简单堆砌罗列文化符号可比。

好作品是演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旅游演艺项目需要不断倾听观众心声,与时俱进,才能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浏览各大旅游演艺项目的宣传语不难发现,知名艺术家、知名团队操刀是普遍的营销重点。名家大腕加盟的确有利于提升项目质量,可是他们未必有时间、精力在某个地区、某个项目上长期驻扎,常常是管得了“生产销售”却管不了“售后”。即便是由本土团队打造,旷日持久却不易显山露水的“售后”工作,也通常不容易受到操盘者的重视。开场惊艳、退场草率的项目时有出现,这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而,创作生产、运营维护流程的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方面,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经验值得借鉴,导演樊跃及其团队每隔4个月就会对正剧进行调整升级,丰富剧情、提升品质,对作为“剧场”存在的知音号游轮也要定期进行全面例行维护保养升级,令其始终处于适航状态。《知音号》能够屡获荣誉,与其自我更新的脚步从不停歇密切相关。

除了作品本身的不断打磨、精益求精,旅游演艺项目坚持品质至上,还需要注意其溢出效应、带动效应。一个成熟的旅游演艺品牌项目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流量红利对当地其他旅游项目以及餐饮、住宿、购物等均有促进作用,产业上的互补互惠能够为旅游演艺项目持续提升品质提供精神动力和资金支持。以丰富的周边业态反哺项目自身,形成完善的旅游生态、健康的良性循环,获益的将不仅是一两个项目、一两个行业,而是整个区域、整座城市。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走的就是融合发展、主打全域旅游的路子。除了各类沉浸式演艺、知名打卡地等,众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公共文化空间等也聚集于大唐不夜城周边,成为开启西安从观光型旅游城市到休闲型旅游城市转型之路的现象级产品。

以当前旅游人口基数之众、宣传推广手段之发达,任何旅游演艺项目想要招揽一批游客,都不是难事。不过,一个项目的长期运维、口碑积累是短期营销行为力所不逮的,最终只能依靠实打实的品质。以优质的内容、出色的体验服务好游客,市场也一定会给予其回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