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山东潍坊安丘市石埠子镇充分发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品牌,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镇兴村的经济增长点。极力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相融合,走出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等荣誉称号。

打造“书院研学游”文化名片。以国家3A级公冶长书院风景区为依托,建设公冶长国学馆、儒家文化讲学堂,开展“春、夏、秋、冬”四季研学游活动,推出“学礼仪”“拜师礼”“诵经典”等文化体验项目10余项,开发“行走的课堂”“追寻先贤古迹”等研学路线5条,每年2000多名学生到公冶长书院研学,已成为中小学校课外实践的重要打卡地。

打造“莓好生活,樱你而来”生态名片。坚持文化赋能、以路为脉、串珠成链,修建百公里生态绿道与“安丘天路”连通,串联千年夫妻银杏树、摘药山、庵上石坊等20余处旅游景点、古村落、家庭农场,形成了“石埠子精品游”路线图。多次举办乡贤文化节、草莓节、樱桃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游客既可赏花摘果,又可垂钓餐饮,打开了全域全业全季旅游新格局,叫响了“莓好生活,樱你而来”文旅品牌。

打造“石城印象”创意名片。把文创产品、非遗技艺作为传承文化、宣传旅游的重要载体,推动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推出石城剪纸、召忽旋饼、手工纳鞋垫、张家陶泥等手作文创产品10余项,烙上“石城印记”,打造了“石城印象”新名片,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召忽旋饼、石城剪纸、张家陶泥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化“文旅+IP”融合,提高文旅影响力。以草莓、樱桃特色产业优势为依托,引进并开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产融·草莓田园小镇”“樱桃小镇”项目,重点打造田园农业旅游基地,并从村庄建筑、景观小品、路灯到卡通雕塑、产品标识等,突出草莓、樱桃IP文化主题元素,刷新了“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的“国字号品牌”影响力,提高了镇域旅游吸引力。

深化“文旅+农家乐”融合,铺就群众共富路。发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庵上村、省级传统古村落罗家官庄村、云端上的村庄柳河峪村等特色村庄优势,打造了“城顶人家”“大店火锅”“南园果蔬”等特色农家乐、采摘园30余个,优化吃、住、游、玩、购等全链条服务,推动旅游沿线家家吃上了“旅游饭”,带动农户增收2万多元,推动镇域餐饮、零售等业态产值突破7000万元。

深化“文旅+民宿”融合,赢得游客好口碑。为解决游客留不住的问题,整合城顶山、摘药山风景区及周边闲置场所、民房等资源,落成“茅山依舍”精品民宿20余套,打造山货市场、文创手工坊、特色林果采摘等板块25个,给游客带来农耕、民俗、乡间技艺等体验,在山水田园间留住游客、记住乡愁,年可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1000万元以上。

优化要素供给模式。坚持将文化惠民服务与提高景区品质相结合,凝聚公共服务资源,统筹用好47处乡村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品桃会”“一村一场戏”等文化活动阵地,先后开展文娱活动100余次,吸引大量游客尽享“石城乡村游”文旅融合“大餐”。同时,投资7000多万元,推动高客流量地区医疗救治、环境卫生、住餐等公共配套“硬件”设施迭代升级,补齐“食宿行游娱购”要素短板。

创新服务保障举措。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坚持从安全出游、服务保障、诚信经营等多方面入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创新“五查一促”监管体系,即“查安全、查隐患、查质量、查定价、查服务、促整改”;并推出夏送“清凉”、安全宣讲、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推动文旅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

打造多维宣传矩阵。在紧抓传统媒体的同时,用好线上宣传,通过“点线面”结合方式,建设多维宣传矩阵,讲好“石城故事”。以自媒体平台网红为点,开展“网红说家乡”计划,发挥本土12名网络达人引流作用,通过“点”的扩散宣传提高“石城印象”认知度;以新媒体培训使用为线,先后组织域内直播爱好者技能培训6期,通过培训抖音、微信等新媒体使用为乡村文旅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新媒体宣传为面,与各类新闻媒体密切合作,切实把各类媒体平台作为宣传石埠子的重要载体,通过“线”的纵深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打卡石埠子镇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特色农产品等,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