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濡菲(右)和母亲探讨今年的新茶叶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沏一杯六堡茶,她让茶香入书香,飘向校园街巷百姓家。品一口中国香,她邀乡亲同共享,一起脱贫奋斗赏春华。”这是石濡菲获得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推选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称号时,活动组委会为她拟的获奖揭晓词。在获得荣誉的10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80后”石濡菲是非遗界的年轻后辈,但她努力用年轻人的眼界、思维,为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镇的茶产业开拓了一条走向世界的大道。


(资料图片)

“作为新时代的新茶人,我们要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我将秉承‘老茶人’的茶道精神,让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在论坛“讲好非遗故事 增强文化自信”上,石濡菲分享了自己的非遗传承故事。正如她所说,在中国茶技艺传承发展的道路上,石濡菲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传承人的义务。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茶三代’。”在很多场合,石濡菲这样介绍自己。在六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石濡菲的母亲韦洁群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石濡菲从小就在六堡茶香的浸润中成长。高中毕业后,石濡菲决定回到家乡,与母亲共同经营茶厂。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石濡菲小时候,六堡茶“酒香也怕巷子深”。“当时跟外地人提起六堡茶,几乎没人听说过,村里的茶园好多都撂荒了,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石濡菲说,“于是,我决定,不仅要把六堡茶分享出去,还要把老手艺传承下去。”

追随着母亲的脚步,石濡菲走遍了六堡镇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土质特点,掌握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技艺。每年3月,她会跟着茶农一起上山采茶,回家共同炒茶、揉茶,学习、积累,渐渐总结出一套种植、管理、采摘、制作、鉴评、包装、储存六堡茶的秘诀。

“新时代新茶人,要敢于开创新思路。”石濡菲认为,非遗技艺不能故步自封,要将创新与传承相结合,让六堡茶走向世界。为了让家乡的六堡茶走出去,石濡菲注册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濡菲”六堡茶,并且以大公司的标准管理自家茶厂的生产工序,还取得了QS质量标准认证。2015年,“石濡菲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除了对六堡茶的品种、口感创新外,工作室还开展经营模式创新、包装推广创新等。“我们需要凭借制茶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制作出符合当下人口感和审美的茶,让传统六堡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石濡菲说。

在六堡镇塘平村,越来越多人跟着石濡菲母女种茶制茶,尤其是在2015年成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后,石濡菲更感责任重大。不管是作为传承人,还是作为致富带头人,都决定了石濡菲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更要从六堡茶产业振兴这个更宏大的层面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

从2009年起,为了让更多乡亲学到六堡茶的制作技艺,为六堡茶的传承发展储备人才,石濡菲开始着手将传统技艺编辑成教材,每年都开设多期培训班,从种植、采茶、茶园管理、做茶技艺等方面,将六堡茶制作技艺一一传授给村民,累计培训六堡茶乡土人才6000余人次。未参加培训前,村民做的六堡茶没有统一标准,有时做得又苦又涩,不但砸了品牌还卖不出好价钱。参加培训后,村民的茶叶得到了市场认可。目前,石濡菲的茶厂通过联合茶农、合作社等种植茶园1.2万亩,带富茶农180多户,其中80户为留守妇女,靠茶叶产业单项每月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包括石濡菲在内的制茶非遗传承人十分激动,她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六堡茶制作技艺”,实现非遗“破圈”。

为了让这个可以喝的‘古董’活在当下,石濡菲依托“石濡菲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了六堡茶的点心、雪糕以及六堡茶面膜、沐浴露等新产品。她还通过网上直播带货、“云”课堂以及“六堡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非遗“六进”方式助推六堡茶的线上销售与传播,其直播在线收看人数累计超100万。

今年,石濡菲首次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六堡茶乡的茶农和茶叶界同仁们的期盼和托付,石濡菲聚焦广西六堡茶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加大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支持的建议。在石濡菲等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六堡茶这一昔日的“侨销茶”重焕光彩,成为新时代的“俏销茶”。截至2022年,梧州市茶园总面积达22.49万亩,茶产量超3万吨,综合产值约160亿元,出口总值741.78万元。“我将带领茶农做大做强做精六堡茶产业,把茶叶的制作、销售和茶文旅、茶康养等融合起来,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将大有作为、大有前景。”石濡菲自信满满地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