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商王朝之前有夏王朝的时期。但是,夏王朝究竟是实际存在的,还是虚幻的、神话传说的王朝,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史学界乃至国际上都有很多的争论。一直到考古学介入之前,仍有不少学者持否定的说法。

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挖掘,经过60余年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得出夏文化真实存在的科学结论。二里头遗址的年代范围是距今3800年至3550年,它是一个3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遗址,在当时是黄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遗址。

在它的中心发现了10万平方米的宫城,里边有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宫殿建筑,有发明了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和玉礼器的制度。重要的是,这样的玉礼器的制作技术和理念,对周围广阔地区有着强烈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包括黄河、长江流域,甚至到了华南地区。

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型都邑,和超大规模地对周围的辐射,而且又是在商王朝之前,有很多方面对商王朝有着强烈的影响。所以从时间、空间、规模、性质以及对商王朝的影响等方面来看,二里头遗址应是夏王朝后期的都邑。

考古发掘和文献相互印证,证明夏王朝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王朝,“最早的中国”是在中原形成了夏王朝。60多年的发掘成果,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国人乃至世界推广,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探寻夏都,解读最早中国”主题活动意义重大,能够让民众更多地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原第一个王朝——夏王朝,让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华文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