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3日至26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岭南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馆举行。系列活动共分“琴韵岭南”2023岭南古琴实景音乐会、“湾水寻音”广州市文化馆游园古琴“快闪”雅集及古琴游园打卡活动3个板块,以琴会友,以琴化人,展示岭南派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

6月26日晚,“琴韵岭南”2023岭南古琴实景音乐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广府园上演。本届音乐会沿袭历届“融合出亮点,跨界出新意”的设计思路,着力从历史文化层面生动诠释、刻画岭南文化风情。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遗传承人谢东笑盘腿抱琴,一曲《高山·流水》拉开了晚会的序幕,表达“高山流水觅知音,广府园里思古今,诚邀天下痴琴客,琴韵岭南最宜人”的旨意。随后,《怀古》《渔樵问答》《玉树临风》《鸥鹭忘机》《碧涧流泉》《鹤鸣九皋》《水东游》《空》《诗经·木瓜》等琴曲,从一众岭南古琴家的指端流淌而出,与广府园富有岭南传统建筑特色的景观交融相和,同时突破古琴静态聆听的艺术范式,与舞蹈、太极剑、香道、沙画、剪纸等非遗项目和文化艺术形式互添新趣。

广州市文化馆是位于海珠湖畔的文化新地标,被誉为“岭南文化大观园”。主办方充分利用馆区富有岭南生态特色的建筑风格,选取阙台、流韵台、翰墨园、广绣园、广府园等景点进行造景设计,让琴曲意境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更便于观众领悟古琴文化“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精髓。

为提高群众的参与感、代入感,在6月23日至25日期间,主办方依托园区景点和展厅,打造多个古琴氛围打卡点,前来游园听琴的游客朋友们,置身亭台楼阁,听风声、流瀑声、琴声相和;闲步小桥游廊,听琴事,会琴友,自由打卡;此外,依托平台资源优势,鼓励网友上传非遗打卡照片和小视频、参与主题直播和互动讨论,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感受岭南古琴艺术的魅力。该项创新性的“古琴游园打卡活动”,体现了保护和传承古琴艺术的一种现实意义——让公众在乐游中乐学,实现“非遗+旅游”的深度融合。

在本次活动中,为致敬已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导秀先生(1940-2019),还特别策划了先生个人专题展,展出先生演绎古琴艺术及其他珍贵相片20余张。此外,谢导秀先生的太太黄惠芳女士,还送来了有先生手刻签名的“怀古”古琴,为本次活动献上美好的祝福。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性音乐品种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远、淡、微的高雅格调。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作为古琴重要流派之一的古琴艺术(岭南派)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商业机构还是民间组织,都积极投身于古琴的保护、传承事业中,岭南派古琴艺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岭南首府广州是古琴艺术(岭南派)流传的重要阵地,也肩负着非遗传承的光荣使命。在传承人队伍建设方面,自2009年谢导秀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如今有省级非遗传承人区君虹、谢东笑,市级非遗传承人宁兰清、陈是强、吕宏望、区宏山,以及区级非遗传承人方敬、赵旭等人,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传承梯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琴社60余个,各传承基地培训学员总数达30000余人次,岭南古琴在全市老中幼群体间遍地开花、欣欣向荣。

在保护设施和举措方面,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古琴艺术(岭南派)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按照广州市“一区一品牌”的要求,通过设专点(设立岭南古琴传习活动地点)、保传承(强化申报和监督管理力度)、抓教学(重视“传帮带”确保薪火相传)、出亮点(加大岭南古琴的文化传播)、推试点(推进古琴数字化试点建设)等措施,深挖岭南古琴内涵,将岭南古琴与书法、绘画、诗词等传统文化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岭南古琴音乐会。自2011年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0届,为传承和弘扬岭南古琴文化持续注入原动力。

(许建梅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