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樱桃(国画) 齐白石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五”与“午”相通,“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夏节等。虽然名字各不相同,但是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悬挂钟馗像、挂艾叶和菖蒲、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佩香囊,以热闹的活动将这一节日装点得精彩纷呈。很多画家也非常钟爱这一节日,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点染笔墨丹青,描绘出端午节的别样风情。

赛龙舟是端午节到来之际最为盛大的群体活动,一些画家在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盛况。唐代画家崔护、程宗元创作的《龙舟争标图》描绘了端午时节南方湖边的热闹景象。这幅画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风,设色清新雅致。画面中物象极其繁杂,画家以精巧的构图将亭台楼阁、山水树木、龙舟船只、活动人群组织在一起,显示出高超的构图能力。画家勾勒物象细致工整,具有工笔画认真严谨的特点。观察画面细节,可以发现龙舟上人物动作、神态各不相同,让人不禁感叹画家精湛的画技。


(资料图)

以《清明上河图》名世的张择端绘有《金明争标图》,这幅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金明池中龙舟争标的场面。画中苑墙围绕,水池中建有十字形平台,平台上建有圆形环亭。一座拱桥沟通平台和左岸,岸上建有彩楼、水殿等各种建筑。水面一座巨型龙船最为显眼,这座龙船上设有宽阔敞亮的楼阁。龙船两侧各有5艘体积较小的龙舟,每艘龙舟上各有5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此外,还有几艘龙舟散游水面。岸边苑墙内外,人群熙熙攘攘。此外,元代王振鹏、吴廷晖和明代的郑重等画家也都绘有龙舟竞渡题材的精彩作品。

我国民间把农历五月称作“毒月”,把五月初五叫做“毒日”。在古人看来,五月多灾多难,百毒活跃。其中的“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令人望而生畏。为了应对这五种毒物,古人费尽心思,反复实践,最终找到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五种植物来抵御“五毒”的入侵,这五种植物也被称为“天中五瑞”。“天中五瑞”是画家们迎接端午常画的题材。如齐白石、张大千、任伯年等人就绘有以这五种题材为表现主体的作品。

齐白石在1943年作有《五日吉祥图》,该作品精心描绘了菖蒲、艾草、粽子、酒壶等物象,营造出浓浓的端午风情。画中菖蒲向右上方伸展,艾草向左上方挺立,构成一个瘦三角。画家用花青写意菖蒲,以浓墨勾筋,瘦长的叶子昂扬挺拔,如利剑般直插云霄。艾草的用色极为丰富,从花青、草绿、淡绿到嫩绿,不同的颜色呈现出叶片新老苍润的不同状态。叶片三五成组,姿态各异,随风舞动,观画之际,仿佛能感受到一阵清风正拂动艾草,艾香四溢。画家寥寥几笔便精巧地表现出粽子的棱角转折,以浓墨渴笔勾勒粽绳,配以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简约大气,意蕴悠长。

端午时节,万物茁壮生长。有的画家钟情于描绘花木迷人的芳姿。明代陆治的《端阳即景图》描绘了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卉在端午之际盛放的动人场景。该画以蜀葵为前景,蜀葵花瓣洁白,花瓣根部微微泛红,叶片以花青和墨色为主。蜀葵后方是一块太湖石,画家用干湿各异的笔触表现出石体丰富的肌理,以浓淡变化的墨色表现出石体的明暗变化。石头后方,画家还描绘出几枝挺拔劲健的石榴花,五月石榴花照眼明,鲜艳的花朵傲然绽放于枝头,像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石榴叶瘦长飘逸,用色以花青和淡墨为主,更显清新,衬托出花朵的绚烂夺目。太湖石后方下侧还有几簇萱草花,画家用笔潇洒灵动,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萱草在风中舞动的靓丽身影。画面前景还舞动着一些杂草,既丰富了画面,也使画面中盈荡着自然元气。

▲ 端午图(国画) 任伯年

端午佳节少不了美食的陪伴,许多画家用画笔描绘出黄鱼、粽子、樱桃、枇杷、荔枝、咸鸭蛋等端午节之际特有的时令美食。清代画家任伯年绘有《端午图》,这幅画描绘物象丰富,设色清新雅致。该画采用对角线构图,分为两组。左侧一组以直立的菖蒲、艾草、石榴花为表现对象,右侧一组以枇杷果和黄鱼为主,以蒜头为辅。画家以墨色的浓淡区分出艾叶的正反面变化,并以白粉勾勒叶筋,画法别致,令人耳目一新。菖蒲叶片飘逸灵动,笔法多变,颜色片片不同。画家以勾线和没骨两种画法表现石榴花,给画面增添了品咂之处。右组的黄鱼掩映于枇杷果之间,肥美壮硕,相互遮掩的枇杷、蒜头和黄鱼给画面增添了前后层次。端午节吃黄鱼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任伯年的这幅画也让我们领略到独特的江浙风情。

除了枇杷,樱桃和荔枝也是端午之际鲜美可口的时令水果。齐白石喜画樱桃,他把樱桃的颜色叫做“女儿口色”,画樱桃时要专门用从国外购买的洋红。别人求购樱桃作品时,齐白石也要加价。齐白石曾在画面上题诗“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从中可见白石老人对樱桃的偏爱。他的樱桃画作很多,其中很多作品只有一盘樱桃,完全不加配景。比如,一幅以《端午》命名的画作中就只有一盘樱桃、两个粽子,樱桃娇嫩欲滴,粽子清新别致,彰显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来楚生绘有《荔枝粽子》,该作品清新简约,色彩明快,趣味盎然。画家以曙红大笔写出荔枝的形体,再用胭脂点染荔枝身上的斑点,笔墨传神,神态毕具。即使不曾“日啖荔枝三百颗”,我们也能从该画中看到画家对荔枝浓浓的爱。画家用花青、草绿、嫩绿等色大笔写出粽子,他笔下的粽子以方形为主,气宇轩昂。棱角分明的粽子和硕大圆满的荔枝形成冷与暖、方与圆、干与湿的对比,画家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寥寥数笔便营造出看点十足的精彩画境。

流连于画家们的笔墨丹青,我们重温了古代精彩纷呈的端午民俗活动,欣赏了端午之际自然花木的迷人风姿,也闻到了时令美食的诱人气息。又是一年端午时,也许每个人的打开方式各不相同,但每当我们欣赏这些大师的杰作,跟随画家走进意蕴悠长的画面,我们的心灵便总会相通。沉浸于画家们创造的艺术世界,品尝着香味诱人的粽子,我们终会将坚硬的生活熬煮得如糯米般温润饱满、可咸可甜。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学专业博士生 文内配图为画家作品图)

2023年6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笔墨丹青里的端午》

↓ ↓ ↓ ↓ ↓ ↓ ↓ ↓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