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从安徽省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为推动传统文化活化传承,安徽省淮南市注重基础,突出特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坚持保护第一。成立市文物局,设立“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文物保护督察科,切实压实文物保护与利用职责。结合新一轮“三区三线”划定、淮南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的机遇,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做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
坚持合理利用。举办传统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年均开展传统书法刻字、绘画文化素养讲座,中国画、国粹京剧进校园等5类30余场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举办《寿州窑精品瓷器联展》《大唐寿州 瓷耀天下——寿州窑精品瓷器展》等4场文物异地展览展示,推动文化遗产交流传承。
坚持多方宣传。联合央视直播频道,开展“非遗火老虎过大年”活动直播。与蚌埠、阜阳联合举办系列非遗汇演,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教学,普及非遗传统知识。与市电视台联合摄制《云打卡淮南市博物馆》《文物有故事》电视节目,短视频《一千多年前的吉祥文物你见过吗?》数日点击量突破三百万人次。
坚持传承发展。建立特色项目传承机制,根据项目自身传承特点,以院团、班组、家传和招徒等方式,对一些优秀项目进行定向传承。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个,其中省级以上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1人,其中省级以上32人。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下基层开展传习活动,在幼儿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进行讲座示范,全市有城乡花鼓灯培训班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