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雕塑家潘鹤的百余件雕塑作品,以及早期的水彩、油画、创作小稿等实物文献,力求完整呈现其艺术风格的全貌。

“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为70多座城市创作了百余件大型雕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览项目之一,由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策展人,展览将展至10月8日。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潘鹤艺术生涯几乎横跨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整个历程。他的作品紧扣社会历史的脉搏,以精湛深厚的造型功底、质朴传神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人。

观众观展。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潘鹤率先提出了“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的观点,大力推动城市雕塑的发展。他身体力行,为70多座城市创作了100余件大型雕塑,如《珠海渔女》《开荒牛》等经典作品。

成名作《当我长大的时候》亮相

记者看到,展览集中展示潘鹤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雕塑作品100余件,以及早期的水彩、油画、创作小稿等实物文献,如《广州解放纪念像》(小稿)、《开荒牛》(小稿)、《艰苦岁月》等。

雕塑作品《当我长大的时候》是潘鹤的成名作,创作于1952年,表现的是一个小男孩正给一个小女孩讲述自己的理想的生动情形。小男孩伸出手指似乎在陈述要讲的要点,小女孩双手托腮聚精会神地聆听。

《当我长大的时候》是潘鹤的成名作。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雕塑《珠海渔女》是珠海的标志。现场展示了和该作品有关的三件展品:两份小稿作品均创作于1980年,材质分别为雕塑、玻璃钢;一个1:1比例的大头像。《珠海渔女》原作立于珠海香炉湾畔,潘鹤首先提出了“先有雕塑后有城市,先有雕塑后有传说”的设想,《珠海渔女》于I982年完工,她手戴玉镯,颈戴珍珠,身披渔网,裤脚轻挽,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姿态优雅双手高擎着一颗珍珠,伫立在海滨之间,向世界昭示光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