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云

“我承包了140亩地,这次是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玉米高、大豆矮,互不影响生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除了卖粮食的收入,政府每亩还给补贴320元。”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村民陈忠来到自家田地,看到麦收后种下的玉米和大豆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对秋收后的场景满怀憧憬。


(资料图)

地载万物,万物共生。作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尖子生”,徐州曾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2021年以来,全市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约2.44万亩,确保了耕地面积总体稳定、质量提升,市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工作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

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尖子生”的成功秘籍。

守牢红线 让粮田变良田

江苏耕地保护看徐州,徐州耕地保护看睢宁。

2022年睢宁实有耕地156.51万亩,超出上级下达的150.93万亩耕地保有量任务。耕地保护的秘诀在哪里?

6月底的姚集镇陈井村,已经忙完了夏收。村民魏银华算了算收成,笑得合不拢嘴:“小麦、大蒜共种了近170亩。今年小麦受雨水影响收成不如去年,但大蒜价格高,50多亩大蒜收了20多万斤,能卖40多万元。”

2019年以前,魏银华是当地集市上的一名服装老板,因受电商冲击难以为继,看好农业前景的她“弃商从农”。“刚开始没有经验,这两年越来越好了。去年小麦卖了好价钱,今年大蒜收成不错,只要有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种地收入也很可观。现在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农民还是得靠地吃饭!”

美丽的故黄河流经姚集镇,但因为是“悬河”,这里的农民一度靠水吃不到水。魏银华的一块地位于故黄河北侧,起初种了20多亩秋月梨,但夏天积水排不出去,需要浇水的时候也无法从故黄河引水,本钱都赔了进去。2021年,她响应政府号召,砍掉残次果树林,在政府打造的高标准农田上改种粮食,终于打了个“翻身仗”。

“在守牢耕地红线,防止‘非粮化’行动中,2021年我们将故黄河两侧200多亩沙土地全部复垦为耕地,并进行土壤改良,修建管涵利用故黄河引水、排水,建成高标准农田,收成越来越好,农民都尝到了种地的甜头!”姚集镇党委委员姚永航告诉记者。

走进矗立着一栋栋“小别墅”的陈井村,就能知道乡亲们的日子有多甜。村民陈忠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已经变成了耕地,一家五口住进了约15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

“这样的房子,在徐州城里都不好买吧?”陈忠笑呵呵地说,他已经快60岁了,现在靠着机械化作业,一个人就能耕种100亩地,还方便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过去一大家人只能种十来亩地,现在一个妇女种50亩地都很轻松,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带孩子,农闲时还能在村办厂里打工。”陈井村党总支书记武新宇语带自豪,该村2019年进行农房改善集中居住后,耕地面积增加了近400亩,全部实行机械化耕种,田间道路硬化,农民摆脱了“泥腿子”形象,种地积极性越来越高。

作为拥有913万亩耕地面积的农业大市,目前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90万亩,让粮田变良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饭碗”越端越牢。

盘活资源 向空间要效益

夏日炎炎,位于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长城汽车(邳州)核心零部件基地,生产车间像天气一样火热。作为徐州市重大项目建设标杆,占地1200亩的长城汽车(邳州)核心零部件项目2022年2月签订合同,当年9月便实现投产运行。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随着落地项目日益增加,土地指标成为项目落地制约瓶颈,发展空间已是摆在最前面的实际难题。“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未占用任何耕地,是这个项目值得称道的两大亮点。”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炮车所所长陈彪介绍,这个地块原是2018年招引的一个项目,因多种原因成为“僵尸企业”,造成厂房闲置、用地低效。去年通过增容技改、升级改造,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2倍,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提高了3倍。长城汽车入驻后,预计全面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实现营收150亿元,实现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长城汽车(邳州)核心零部件基地人力资源总监王佳强对“徐州速度”连连称道:“去年我们这个产品需要迅速投产、占领市场,邳州提供了现成的用地手续、厂房,对我们产品攻占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成本。如果按照我们以往的正常建设周期,从拿地到建厂,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在邳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三期,6栋四层高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达20.4万平方米,已吸引格雷博等4家企业入驻。“原来一片土地只能落户一家企业,现在能容纳四家或者五家,高标准厂房实现了土地增效,助力经济发展。”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局长郭海峰说。

记者从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徐州全市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732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准厂房面积为611万平方米,极大地缓解了用地紧张的矛盾,优化了资源配置,培育了产业集群,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我市又提高新上项目投资门槛,明确要求新上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国家级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400万元/亩、达产后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年。

不仅是工业,农业也采用节约集约模式向空中要效益。

在邳州金水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智能温室大棚,一串串红彤彤或黄灿灿的水果番茄正在向上生长。这种采用荷兰科技无土栽培出来的串番茄,最高能长到20米,工人采摘的时候需要使用升降机。“我们一株番茄产量能达到大约30公斤,可连续采摘10个月。目前每天采收量达到8吨,产品供不应求。”工作人员骄傲地介绍。

政策引领 压实责任算大账

“尖子生”骄人“成绩单”的背后,是一揽子政策、举措的制定与不折不扣实施。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徐州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徐州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徐州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压责任、算大账、抓整改。

耕地保护工作被纳入市对县重点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市—县—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了完备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睢宁县连续四年被评为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姚集镇去年排查出229宗乱占耕地的行为,整治之后目前还剩20多宗。“除了县对镇、镇对村例行的执法巡查,各村每周都要进行耕地保护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镇执法人员掌握了全镇建筑材料销售点的情况,哪个村哪户人家准备占用土地盖房子,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姚永航称,对违法占地行为一律实行“零容忍”。

一方面实行“长牙齿”的保护力度,一方面还要实施补偿激励。徐州市及各县(市、区)均出台了耕地保护激励文件,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激励资金0.86亿元,调动了各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耕地“非农化”情况基本杜绝,“非粮化”问题逐年递减。

自然资源部6月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出,要稳妥有序落实耕地进出平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徐州在占补平衡方面成绩同样出色: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69万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约2.44万亩,确保了耕地面积总体稳定、质量提升,市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好地如何用在刀刃上,让“寸土”长出“寸金”?

“我们将加强规划管控引导,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要发挥指标的控制和引领作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进一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同时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推广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建立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

写好节地绿色文章,守牢耕地红线,让“寸土”长出“寸金”,徐州交出了一份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分答卷。

“尖子生”成绩单

自2020年徐州获评全省节约集约模范市以来,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铜山区、贾汪区均获得江苏省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称号,实现了三年全市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全覆盖。

2021和2022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评价中,我市市级耕地保护工作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每年全市4个县级单位获通报表扬,每年9个乡镇(办事处)受表彰激励(各获200万元资金奖励)。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激励资金0.86亿元。

在2021年度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创建评选中,睢宁县、丰县和新沂市三个县(市)荣获模范县(市),总数位列全省第一;2022年度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创建评选中,丰县、睢宁县榜上有名。

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69万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约2.44万亩,确保耕地面积总体稳定、质量提升,市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