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天公示期后,《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欧盟《新电池法》)已正式生效,将于2024年2月18日起实施。


(资料图片)

按照《新电池法》,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需要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碳足迹等信息;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同时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新电池法》为中国动力电池的出海带来一定的挑战,提供碳足迹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管理成本增加,诸多关节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也并非易事。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也认为《新电池法》最直接的影响是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增加,而且对于欧碳足迹的追溯会导致出口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电池法要求了什么?碳足迹与电池护照或为重点挑战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电池监管提案,意在规范在欧盟销售的所有类型电池整个生命周期。历经三年的立法过程,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

从欧盟《新电池法》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在于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并规定了具体的比例及时间节点等,涉及企业要对材料回收技术及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等。

二是欧盟《新电池法》提出了碳足迹的要求,新法规要求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和EV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企业需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

三是欧盟《新电池法》提出了电池护照的要求。欧盟《新电池法》首次引入了电池标签、数字护照的信息披露要求,涵盖电池的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材料等信息。《新电池法》要求法规生效48个月,委员会应建立通用的信息交互系统,而每个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电池应具有电子记录,即“电池护照”。

张孝荣表示,首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需要满足欧盟对碳排放的要求,这可能需要其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增加成本和投入;其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此外,欧盟对碳排放进行分级和设定相关阈值,可能会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

动力电池与电动车入欧影响几何?

市场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吉瓦时),在前十名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六席,总市占率为62.6%。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出口持续增长;今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为67.1GWh,储能电池累计出口为7.3GWh。

而仅从欧洲市场来看,SNE Research数据显示,过去四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34%。某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外标准、核算标准和碳排放数据库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新电池法》实施后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后续将进一步提高技术竞争力。

张孝荣分析称,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需要提供全产业链的碳足迹声明及标签,这涉及碳排放数据的披露和记录,管理成本增加;从矿产资源开掘提炼加工等等诸多关节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也会增加难度。张君毅认为,欧盟《新电池法》落地不仅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都将造成影响;他表示,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竞争门槛提升;长远来看,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加速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推动全球电池企业向低碳化转型。

目前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布局零碳工厂,开始从上游的采矿、原材料、正负极、电芯、系统、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布局碳足迹、数字护照。

此外,张君毅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也增加了难度,进入作为欧洲汽车市场大本营的德国市场会越来越难。华泰证券分析称,欧盟《新电池法》将促使我们出口企业加速零碳转型,在生产技术上将向着高效低能耗、环保低碳等方向进行革新;同时有望倒逼国内回收体系完善,或将加速国内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张孝荣认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本地化策略,加强与欧洲当地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制造低碳电池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扩大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作效率,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和创新。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