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们在合肥街头感受城市文化。

7月31日一早,湖北科技学院的八名同学拖着行李箱,又一次站在了合肥南站前,踏上返程旅途。回头看了看这座短暂相处过15天的城市,一股感慨涌上了心头。


(资料图片)

半个月前,这八名同学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用100元生存大挑战15天”活动,通过抽签的形式,他们开启了与合肥的缘分。从一开始的一人100元,到最后小团队“账本”上6000多元的资金。回想起这段日子,除了完成挑战的辛苦之外,也多了一份对合肥这座城市别样的情感链接。

廖鹏睿(图左)在与外卖配送站点工作人员交流。

外卖小哥群里“混”进了个外地大学生

夏季的早晨5点,天刚蒙蒙亮,廖鹏睿揉揉酸胀的眼睛从网吧的座位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别误会,他可不是通宵打游戏的“网瘾少年”。

为了快速“入职”,廖鹏睿索性来个“短平快”,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

交完注册费和租车费后,廖鹏睿已经“口袋比脸还干净”了。身上没钱,一到晚上,网吧就成了他临时的“家”。

网吧嘈杂的环境并不容易“卸下”一天的疲惫,对廖鹏睿来说,这有点像走进“死胡同”,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就跑不好单,跑不好单赚不到钱,就还是只能回到这临时的“家”。

好在只要骑上自己的“专车”,廖鹏睿就来了精神,戴上头盔,打开外卖软件,就开启了外卖小哥的活力一天。

跑外卖最讲究的就是快和准,速度得快,时间得准,但这两点放在廖鹏睿身上,都不是“加分项”。第一次来合肥的他,路线完全不熟,只能按照导航走,“但是我还是经常找不到地方,有时候小区的南门和北门,我可能得花上几分钟时间才能弄清楚。”但就是靠着这“两眼一抹黑”的干劲,廖鹏睿坚持了下来。

在送外卖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虽然会感觉到特别棘手,但有时也算得上是“傻人有傻福”。一次准备进到小区,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了下来,“当时填写访问记录就耽误了几分钟,然后就在小区里迷路。”然而此时距离当前订单超时已经不足两分钟,情急之下廖鹏睿只好先在手机上点击了“已送达”。

当他好不容易来到订单上的33楼时,敲门并没有人响应,打电话给顾客之后才发现是跑错了楼。

“那个顾客人还挺好的,没有怪我跑错了,也没有投诉我,我还是挺感动的!”在送外卖的路上,廖鹏睿也经常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但当他每一次向路人询问,得到的都是耐心的回答和详细的指路。

虽是新手,但廖鹏睿没有收到一条差评、投诉,赚到了500多块钱,“总的算下来,注册和租车的钱成功回本了。”

当聊起这段“人生第一次”,廖鹏睿笑着扶了扶眼镜。“实在太累了,中间好几次我都崩溃了。”因为没有钱,有时会去住几十元一晚的青年旅舍,大多数时候只能在网吧的椅子上靠一晚。

下午1点多,廖鹏睿简单扒上几口饭,又开始了接单模式。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但看不出他的“疲惫”,“这段时间我已经瘦了有十斤了。”

谷佳儒曾在一家游泳馆打工。

在拒绝与变动中自有“好运”降临

决定找短期工之前,谷佳儒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如果我是用人单位,员工肯定是长期稳定的好。”

“刚到合肥第一天,我直接拖着行李箱一家一家店铺挨着问招不招暑假工,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在学校时,谷佳儒和同学们一起成立了一家文创公司,运作得风生水起,本来信心满满的他被挫败感席卷全身。“有好多次我真的想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谷佳儒遇到了一个酒店保安,告诉他虽然酒店不招人,但是四楼游泳馆或许还招收短期工,“我听到后,就赶紧去试了试,没想到很顺利地入了职。而且游泳馆还包吃住,我算是这些组员中过得还不错的了,我真的是很幸运了。”

后来因为游泳馆工作变动,谷佳儒又找到一家健身房推销员的工作,并成功推销出了健身卡,拿到了在合肥的“第二桶金”。

但是又没过几天,谷佳儒的宣传目标并未达到预期,他又开始了重新寻找工作。最后,在一家室外的儿童游乐园做起了综合管理的工作。

在谷佳儒的心里,一直坚信着“即便被拒绝,我也会进行500次乃至1000次尝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满怀激情和热血的谷佳儒眼神中透露着亮闪闪的光,仿佛能看到少年的理想和野心在燃烧。

在合肥的十几天,谷佳儒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同时也有许多暖心的瞬间被他记录了下来,“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叔叔,他说在抖音上刷到我更新的视频,非要带我去吃饭,还给我买了零食。”在找工作时,还有陌生人看我是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帮我指点怎么找到靠谱的公司,“合肥真的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暖的城市。”

葛康与同学在外摆摊售卖非遗产品。

摆摊谈出一笔“大生意”

夜幕降临,作为小组中的小领队葛康,和几个同学一起拖着行李箱来到政务区天鹅湖边开始摆摊,售卖的是由他们自己设计,寻找工厂制作的双面刺绣团扇和一些其他的精美手工品。

“我觉得我真的特别幸运,这几天在天鹅湖摆摊遇到了很多‘贵人’!”葛康说起他摆摊的经历时,表现得很兴奋。在摆摊的第一天晚上,他的小摊上就迎来了一位在合肥创业多年的“老总”,这位“老总”对于葛康和他团队售卖的手工商品非常感兴趣,得知他们是外地来合肥的大学生,马上就和葛康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签下了一笔订单。

做的是小生意,但平日里温暖的故事却真不少。“之前有一位叔叔,多给了十块钱,我们愣是追了好久才找到。”在葛康看来,他们愿意照顾生意就已经很感谢了,“该多少钱就是多少,我们绝不多收的。”

天鹅湖边散步的合肥市民也对这群大学生摆的摊很感兴趣,葛康经常与路过的市民聊天,一方面能够近距离感受合肥的风土人情,一方面可以聚集人气。葛康的文创商品每晚的生意都很好,带来的一箱商品很快就售罄了,他们又不停找工厂订货,寄来合肥补充货源。

“我真的很喜欢合肥这座城市,生活在这里感觉很舒适,让我觉得城市很有包容性,遇到的市民都很热情友善。”第一次来到合肥的葛康对这里可谓是赞不绝口,“如果以后有机会,想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合肥创业。”

15天后账上总额6000多元

虽然挑战刚开始的日子显得无比漫长,但15天还是“嗖”地一下就过去了。

15天下来,八名挑战的学生坐在一起,都将自己的“战果”拿了出来,最后统计发现,所有的同学合计挣得了6000多元。

这笔钱在同学们的眼里,已经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因为来合肥的计划是15天,这样短的时间对他们来说重点是找工作的体验,虽然过程中有艰辛,但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收获。

▶记者手记

从“不容易”里寻找挑战的意义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不容易”是学生们在整个实践期间最直观的感受。对于这些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本可以在空调、WiFi、西瓜中好好享受假期,却将自己调至“hard模式”挑战了一次城市中的“变形计”。

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容易的。工作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好在同学们都坚持了下来。而这样的“生存挑战”,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无疑是精彩的序曲。而对于当今青年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与试炼。

巧合的是,这八名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合肥,在陌生城市的艰难挑战中,接收到陌生人的善意,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以及城市便捷的交通和公共设施,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不过这一份珍贵的经历,也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回响,余音绕梁,受益良久。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受访者供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