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破万亿!如何把握财富新时代?#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有7亿人投资基金、9575万人持有银行理财,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超过250万亿,占全球20%以上,机构还进一步预测,2032年居民金融资产总规模将接近600万亿。


【资料图】

然而面对多起来的资产,很多中产尚未掌握驾驭的技能,近年来不断踩坑,一方面面临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缩水,理财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面临教培、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大规模裁员或降薪,中产已出现返贫苗头。有网友总结了“中产返贫三件套”——巨额房贷、全职太太、读国际学校的孩子。

那么,怎么才能在这场历史和经济的浪潮中免受冲击或少受冲击呢?基少总结几点以期抛砖引玉。

一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将资产分配到风险和收益不同的各类资产,例如货币、保险、债券、金属、房地产和股票等,实现资产在较低风险的基础上稳健增值。

关于资产配置,最经典的案例要数诺贝尔奖基金。该基金1901年首次颁奖的标准是每项奖金15.08万瑞典克朗,相当于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可以让获奖人潜心研究20年。

开始阶段,由于诺贝尔奖基金主要投资收益率较低的银行存款和债券,导致18年后的1919年,奖金购买力降低了72%,当年的奖金仅相当于一位教授”2-3年的工资“!这是非常恐怖的贬值速度,也违背了当初诺贝尔设立基金的目的。

随后,基金投资范围进行了小幅调整,但仍未阻止基金购买力贬值命运。直到1953年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缩水到仅剩下2000万瑞典法郎,到了不得不进行大变革的时候。

1953年,诺贝尔基金会将投资范围拓展到股票、房地产、私募股权和债券等多元资产,加上该基金在1946年获得了政府免税资格,基金的规模开始走向逆袭之路。

基金在1986年基本恢复到最初设立时的购买力水平,2021年底该基金的资产达到61.03亿瑞典克朗,相当于最初设立奖金的近200倍!这是在连续发了121年奖金后的资产规模,单项奖金也从最初的15万增长到1000万,实现了越发越多的保值增值梦想。

其核心投资逻辑,就是借助股票、债券、房产、商品等多元化资产的配置,将较低风险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和增值。

其资产配置策略大致为532,即50%左右的股票博取收益,30%左右的另类资产(对冲基金、可转债、固收+等)定活两便,20%左右的债券和房产把握低风险机遇,同时各类资产实现全球化配置,侧重于北美和欧洲。

对于国内的网友,可以参照股票50%(A股混合基金25%,纳斯达克25%)+偏债基金30%+债券基金20%配置。

回溯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上述组合累计上涨161.54%,复合年化回报率为10.09%,期间下跌的年份为3年,最大年度跌幅为13.75%,也是唯一一个年跌幅超过5%的年份,整体实现了保值增值,同时提供了较为稳健的投资体验。

目前,基少主要使用基金和转债组合等打理自己的理财。

二是量入为出。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多数行业面临增速放缓,就业机会和工资下降等情况,为了确保家庭财产稳健,建议在收入下降时,及时缩减支出,确保当前仍能维持一定的家庭盈余。

例如家庭月收入5万时,可以消费3-4万,但是如果家庭月收入降低至2万元,可以将对应的开支控制在1.5万元以内。

具体方法很多,包括房子住小一点、推迟换车换机计划、汽车换成电动车、减少美容护理和奢侈品开支、周边游代替长途游、一对一辅导班换成网课+陪伴教育等,不一而足,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基少认为,大家可以为自己的理财设置一个目标,在理财收益不能覆盖日常开支钱,不断增加理财本金,早日摆脱被动打工局面。

例如,设立年利率收益保守目标为5%,年开支为20万元,则需要准备20÷5%=400万元的理财本金。

如果感觉400万元的理财本金过于庞大,可以进一步压缩年度开支或适当激进理财实现。

三是做足保障。另一个容易导致家庭财富承压的是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这类支出可以使用意外险或重大疾病险来应对。大家可以检查下自己家庭的保障计划,如果单位购买的保障比较齐全,可以不用额外配置。如果单位提供的保障比较少,可以自己选择购买,其中优先配置人身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且消费型保险比返还型保险缴费金额少,更适合多数家庭。

对于防止中产返贫,你还有哪些好建议呢?欢迎留言分享。

@球友福利,@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招商银行App

$招商银行(SH600036)$ $季季红固收加(TIAA644006)$ $节节高混合(TIAA644005)$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