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讯(记者 张佳欣)俄罗斯普希诺土壤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问题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7月27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期刊发表论文称,他们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复活了两种线虫物种。放射性碳测年表明,自晚更新世(约4.6万年前)以来,线虫个体一直处于隐生状态。他们还发现永久冻土线虫属于以前未描述过的物种。

一些动物,如缓步动物、轮虫和线虫,可进入隐生休眠状态,从而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此前,线虫最早是从北极东北部淤泥沉积物中的一个化石洞穴中收集的样本中复活的。在最新研究中,对洞穴中植物材料的放射性碳分析表明,这些位于地表40米以下的冻结沉积物自45839年到47769年前的晚更新世以来一直没有融化。

通过对线虫与现代物种进行基因组测序、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人员确定它属于一个以前未描述的物种P.kolymasis。他们将其基因组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了比较,并确定了参与隐生作用的共同基因。当在实验室中温和干燥时,这两个物种体内的海藻糖产量均增加,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在严酷的干燥和冰冻环境中生存下来。

他们测试了P.kolymasis的生存能力,发现在冷冻前暴露在轻度干燥环境中有助于为隐生作好准备,并提高低温下的存活率。之后,它们在-80℃下存活了480天,解冻后的存活率或繁殖力没有下降。

研究表明,线虫中最长的隐生期比此前发现的还要长数万年。通过在短时间内适应极端条件,如永久冻土,线虫可能已经获得了在地质时间尺度上保持休眠的可能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