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回升向好”“加快恢复”“高速增长”等词高频出现在各地的经济发展数据中,经济增长的动能从何而来,发展的质量体现在哪里?

数字程控交换机增长38.1%,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增长30.1%,工业机器人增长8.8%……在广东,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产品正构成第二产业的增长曲线;

网上零售额增长1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拉动市场销售增长2.0个百分点……在江西,网络购物成为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动力源;


(相关资料图)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0%,高于全部投资3.5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9.0%,拉动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在江苏,高技术产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上半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GDP比重达到44.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江苏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票销售增长5.7%……从总量上来看,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新增量”。从多个省市发布的经济发展数据看,信息传输、软件、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较高增速,“新增量”地位凸显。在贵州,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1.3%,大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3%的增速;在广东,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了17.6%,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高增速。

数字新动能带动作用彰显。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这是近年来少见的高数值,高速增长的背后第三产业贡献比例最大,其中数字动能带动作用凸显。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在部分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持续发展利好因素的作用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部分应用软件企业的拉动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在河南,数字引擎的拉动作用也在显现,1—5月,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相关投资增速加快、占比提升。在浙江,制造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0.5%和36.3%。在江苏,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8.5%,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6%,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0.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分别增长9.7%、21.8%和15.7%。

数字经济相关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居民消费方式趋向便利化、绿色化、智能化,网络购物作为消费市场增长动力源的态势持续巩固。上半年,江西网上零售额增长1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拉动市场销售增长2.0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截至目前,我国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赋能的效应加速显现。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支持1.5万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达到2.9%,比去年同期又有提高。浙江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和8.4%。

城市成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从全球来看,城市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外城市竞相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化、人文化、绿色化将是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发布的《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定位,并根据产业特色在细分领域提出发展目标。如广东深圳市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打造万亿级核心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高地;上海市提出开展“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元宇宙”技术体系;湖北省提出建设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重庆市提出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整体来看,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呈现相互竞争、各具特色、相互支撑的局面,全国多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破万亿元大关,更多城市正发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寻求高质量经济增长新动能,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东部沿海城市和一线地区重视数字技术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制造业大省则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拉动传统产业高速优质发展,推进数实融合。

但与此同时,城市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数实融合将纵深发展,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城市管理者应继续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对数字经济赛道进行科学合理筛选,扬长避短,找准优势领域集中发力,凭借数字经济弯道超车,实现各区域经济协同联动发展。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