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村子中央有一条宽敞的路,村里的人都叫这条路为“井道”。之所以叫“井道”,是因为在这条路的旁边有一口老井。人们都说静了一夜的井水最干净,井口云雾氤氲,袅袅升腾。农忙的时候,傍晚挑水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大家都想舀上一瓢透心凉的老井水,一口气喝完,非常过瘾。
在记忆里,最先的老井没有井台,同西边的路面齐平,大家洗菜或其他东西都在井边进行,鸡鸭偶尔也会去啄食掉落在地上的菜叶。有时候,小孩子趁着无人挑水的时候,偷偷地走到离井口还有半米远的地方,好奇的小脑袋伸出来,胆怯地望着井下。听到远处有水筲响,一溜烟都跑了。每次被逮住后,父母总是揪着我们的耳朵叮嘱我们别去井边玩,更不能把脏东西扔进井里。
20世纪70年代后期,村里对井边进行了整理,井台高出地面20多厘米,四周都用淡粉色石头围了起来,还在西北和西南方向留了两个小门。井台的周围有小水渠,把水沟旁的梧桐树养得格外粗壮。
在我的印象里,老井是永远不会干涸的。十几岁时的一个夏天,不知道是有东西掉进了井里,还是要清理井里的杂物,井水都被抽了出来。我也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下井。当下到井的半腰时,由于过度紧张,两条腿开始有点颤抖,我赶忙用两只手抓紧石头,来减轻双腿的压力。越是往下,生满了青苔的石头越滑,等下到了井底,感觉水已经浸湿了后背。站稳后,浑身的紧张顿时消失,我抬头向上望了望,蓝天宛如一面正方形的镜子,更像老井的眼睛,储存过往岁月。我选择好一块石头蹲下来,静静地观察着。在西北角的两块石头缝间,有一处被水不停地冲着的小眼,这就是老井的泉眼。泉水弯弯曲曲地向几块青色石头间的低洼处流淌着,养育着村子里的几代人,不曾干涸。
记不清是多少岁开始挑水的。刚开始,我只能挑大半筲水,把扁担的铁钩绕了一圈防止铁筲触底,尽管这样还是逃不了打个趔趄。水筲前后晃荡着,水就趁机泼洒出来。后来,随着不断成长,我轻易地就挑起了满满的两筲水,也能轻而易举地将扁担从右肩膀换到左肩膀。我轻松地吹着口哨,两个水筲悠扬地摆动着,树上的喜鹊叽叽喳喳地高唱着……多么惬意的时光。
到了80年代,有条件的农户都打了机井,后来村里统一安上了自来水,水直接到了锅台、水缸。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在老井挑水吃。老井的水纯净,烧一锅水,锅底不留一丝杂质。老井的水甘甜,用井水熬出的粥格外香。老井的水直透心底,我每次从部队回家探亲的时候,都会去老井挑水吃。喝上一口,心底顿时升起一股清爽透彻的快感。特别是用老井的水泡茶喝,茶香四溢,味道醇正,让人回味无穷。
年复一年,老井的水始终静静地流淌着。岁月抹不去我们对老井的怀念,它滋养了一代代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那源源不断的井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作者系中国联通山东威海分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