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陈晓曼(媒体人)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都在举办义诊活动。笔者梳理发现,在一系列义诊活动中,不再是搭几个棚子、摆几张桌子,做咨询、量血压、进行健康宣教等那么简单,而是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重联动、重结合、重品牌效应、重传帮带。这些新动向拓展了义诊的外延,丰富了义诊的内涵,让义诊活动走深、走实、走到百姓心里,也让义诊成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医疗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个有力抓手。

  重联动体现在,近年来,随着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推进,上下级机构的联动愈发紧密。医联体、医共体内专家组团义诊,发挥资源共享效用,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为专业、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组织医联体成员单位的70余名专家组团进社区义诊,义诊发现的小病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治疗,大病患者可以经医联体内的绿色通道转到上级医院治疗。这种上下联动、协同管理的义诊模式,让居民健康实现闭环管理。

  重结合即将义诊活动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结合起来,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义诊面对的多是慢性病患者,倘若义诊现场有签约的基层医生在,随时更新健康档案,记录患者下一步要做的诊疗项目和注意事项,不仅有助于慢性病管理,还有助于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患者对基层首诊的认可度。在河南省、吉林省的一些地市,这样的做法已经初见成效。

  重品牌效应则表现为义诊活动有一定的策划,形成了一定的机制。从国家层面来说,每年开展的大型义诊周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在地方层面,四川省绵阳市启动的“2023年度农村义诊专项行动”很有代表性。该市建立“市级统筹﹢县级负责﹢乡村落实”的三级医疗义诊实施体系,组建590余支义诊队,探索把“一村一月一义诊”作为机制予以固化,形成上下贯通、分级负责的责任链条。同时,该市将义诊行动质效纳入评价考核,开展督查指导,实现“月总结、月反馈”,确保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惠及群众。当义诊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形成规模、建立机制,会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医患长期获益。

  重传帮带即义诊在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注重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带教和指导。不少地方在开展义诊期间,上级专家通过坐诊带教、教学查房、学术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医务人员答疑解惑,推动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注入活力。

  在我国,义诊传统由来已久,让基层群众获得了优质医疗服务,也加强了医患互动。梳理义诊新动向可以发现,各地提高义诊的实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影响力,增强了医疗机构的区域辐射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因时因势调整、优化义诊形式,让义诊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需求,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要求,也是义诊今后该有的样子。

  优化义诊服务,倡导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提供针对性强的举措,最终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推动卫生健康工作走向高质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