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1月27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落幕。为期4天的大奖周包含获奖者学术报告会、科学峰会、获奖者对话青少年等系列活动。在科学峰会上,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杰出科学家与领域专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分享最新科学发现与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从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及实现碳中和的途径,指出减排和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决定因素。他表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生态系统碳汇是碳中和的关键因素,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仍相对处于辅助地位。方精云还表示,通过探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过去与未来,发现我国陆地碳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指出,能源转型的本质是推动增长方式、能源系统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转型,其基础是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转型的路径包括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然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各种挑战,包括持续增加能源供应,电力系统储能方式等。因此,需要破立并举,持续创新,打好能源转型持久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表示,过去的人工智能是靠人设计出来的,当前的人工智能是从大数据中的习得智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要做最好的人工智能研究,一定要有最大的大数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量,发展人工智能具有独特的优势,让大数据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指出,随着科学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算法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工具。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机器学习与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为科学和工程研究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将改变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同时也将对社会治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支撑这些新的发展空间的底层逻辑是算法创新,可以说,人类正在迈入算法时代。鄂维南进一步探讨了算法创新研究给工业制造、人工智能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的新的发展机会和路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