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1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融普惠 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2022)上做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奋进普惠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的演讲。

刘峰表示,普惠金融在消除贫富差距、弥合城乡二元鸿沟、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充分彰显了金融的温度和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体现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到银行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在相关市场主体共同支持下,银行业作为先行者和主力军,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达98.17%,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主体的基础支付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99.6%;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1.55个,全国助农取款服务点达81.1万个。此外,金融资源不断向县域地区倾斜,以县域客户为主且在县域地区拥有最多网点的邮储银行为例,存贷比从5年前的41%提升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接近60%。

在降本增效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35%,较2021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普惠金融虽然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与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适配性。”刘峰指出。

一是积极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但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需针对性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市民、银发群体等服务力度,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优化信用评价和授信管理方式,积极推进金融产品、触达渠道、服务流程改造。

二是加强信用信息共享优化融资信息服务。当前,不少微弱经济体因缺乏银行传统风控所需的合格财务信息、抵押担保物以及征信信用数据等,使得其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一方面,银行自身需要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整合涵盖内外部数据的大数据平台,统一内外部数据采集标准和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创新知识产权、商标权等新型抵质押融资产品。另一方面,亟待加强与外部信息信用共享,着力打破内部数据孤岛,主动连接工商、征信、税务等外部公共数据源,推动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全国性数据服务平台。

三是坚持统筹好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银行机构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速的同时,要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防控的预判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做实资产分类,补足资本拨备。要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强化贷款‘三查’制度执行,确保信贷真实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机制,在金融基础设施及制度性建设方面夯实普惠金融长效健康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刘峰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