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变大,基础科学研究成为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词语。但是,基础科学研究究竟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到底如何呢?

这篇文章是根据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的访谈整理而成的。王贻芳院士曾经获得过科学突破奖中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个奖项由谷歌创始人、Facebook创始人等联合创立,有科学界奥斯卡奖之称。2012年时,他的一项关于中微子的研究,还被《科学》杂志列为当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

王贻芳院士认为,基础科学要具备三方面的特征:规律性,反映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虽然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汇总,但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理,比如牛顿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原理;强调数学,数学是更为基础的基础研究。

虽然看起来基础研究并不能产生立刻的实际作用。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那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是个什么水平呢?

王贻芳院士说,其实要判断一项基础研究的影响力,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去看教科书。

每一门科学学科,教科书里都会提到一些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些就是最经典的基础研究。以这个标准衡量的话,那么,中国现在已有的重大科学成果,几乎没有能写到教科书里的。

再往下一层,就是去看论文的引用次数。从这方面看,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进步是挺明显的。比如,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数排到了第二。考虑到30多年前中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很少,王贻芳院士认为,这算是跨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王贻芳院士说,“我们国家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某个领域突然冒头,但总体看来依旧薄弱。”比如,高能物理领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基本站在国际平均水平。但是,“若要说整个高能物理,从规模和人员上,跟国际上还有相当差距。”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