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和夏至的区别有哪些?

1、立夏和夏至的时间不同:立夏是在每年5月5日或6日,这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时节的开始,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而夏至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2、立夏和夏至的气候特征不同:立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立夏以后,雨量明显增多了,但是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夏至以后,气温渐渐升高,人往往出现“苦夏”的特征,这段时期常形成雷阵雨或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3、立夏和夏至的风俗不同:人们在立夏的时候会吃鸡蛋,来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通过喝冷饮来消暑;而在夏至的时候,人们苦夏,往往不想吃东西,没有胃口,所以全国各地都有吃面的习俗,比如冷面、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等,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那么,立夏节气有什么风俗?

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斗蛋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疰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