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减税降费的一大特点就是直接减税率,这将对稳定预期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

刘尚希指出,从减税的作用来看,有三种类型或者三种效应的减税,分别是扩内需的减税、降成本的减税、引导预期的减税。

从不同时期的政策目标选择来看,我们经历了从扩内需时期,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时期,到现在的稳预期时期。“不同类型的减税,操作手法是不一样的”,刘尚希说,扩大内需的减税是总量政策,其目的是要增加企业或者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起到扩大投资或者消费的作用,这样的减税相对来说是比较好操作的。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提出“三去一降一补”,降成本就是其中重要内容。

刘尚希说,相比较而言,引导预期的减税操作更为复杂,因为跟预期有关的是预期利润,只有对预期利润产生影响才能真正引导预期。减税基更适用于以降成本、扩内需为目标的减税,但无法有效引导预期,而降税率则更容易引导预期。

他进一步表示,比如说,减税基的政策文件更为复杂,难以让大多数人及时了解税收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企业没有享受到优惠;其次,减税基在征管过程中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主观判断,导致减税让很多人获得感不强,从而无法有效引导预期;最后,减税基是有期限的,而降税率属于税制要素的变化,经过法定程序后的确定性程度很高,透明度也更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的部署中,深化增值税改革无疑是“重头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在刘尚希看来,2019年减税的一大亮点就是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引导预期,从税基式减税转为税率式减税。“打个通俗的比喻,之前的减税就像‘做包子’,而现在改成了‘做比萨’,把‘馅儿’摆在明面上来,这样才能真正引导预期。”刘尚希说,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降税率的心理效应要更大,可以更好引导预期。

他指出,今年超预期的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作为“六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稳宏观”。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利于“活微观”“稳预期”,也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方面风险挑战打下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税制改革,本次减税举措中,增值税三档税率档次差距缩小,为继续推进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提供了条件,这也是迈向现代增值税制度重要的一步。

刘尚希还强调,从整体看,任何一个政策的效应都是边际效应,减税的政策效应也是如此,必须通过财政、货币等各项政策协调,甚至政策与改革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整体的预期引导效应。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