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迎合了民众的出行需求,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需求,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多样化,民众的出行方式也应该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权,实行政府强监管的同时也需行业自律。”1月15日上午,由中国青年网主办、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承办的“聚焦共享经济下顺风车产品合规发展的研讨会”在京举办,法学专家学者、媒体人士、资深律师们就顺风车的社会价值、定位及监管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上述共识。

顺风车业务成平台争夺新焦点

“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私人小客车保有量已达到1.89亿辆,而这些私人客车中独自驾驶者达到90%以上,这是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而顺风车的角色就在通过共享出行这一概念,通过算法匹配,让路程相似的通行者拼车出行,一同分担成本,创造低成本或者互利的轻松共乘关系。”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职业使然,一开口就亮出了有力证据。

李亚说,顺风车属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公益、共享、非营运是顺风车的特点。

来自滴滴出行的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滴滴通过整合更多私家车,让车主和乘客能够更高效地共享车辆和座位,为春运提供额外运力。2016年春运期间,顺风车共运送乘客190万人回家,覆盖31个省份,相当于同年南航客运量的24%。2017年春运期间,顺风车共运送848万乘客,这一数据接近南航国内航班在春运期间的运送人数。2018年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共运送乘客3067万人次,相当于同期民航运力的近一半,等同于增开了45913列8节动车组和170388架波音737飞机。

“屡创新高的顺风车出行数据背后,是有待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维维说,随着顺风车概念的普及,顺风车业务逐渐成为各大出行平台争夺的新焦点,滴滴出行、嘀嗒打车、阿尔法顺风车、哈啰出行等平台先后推出了各有特色的顺风车业务,“即便在2018年顺风车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也仍然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顺风车迎合了民众的出行需求

知名评论员曹林说:“从顺风车本身来看,顺风车迎合了民众的出行需求,比传统的网约出租车更能体现公共价值。顺风车在我国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应当给予民众选择新产品的权利。”曹林说,来参加研讨会前,他在网上查了这个话题,看到不少人关注顺风车,尤其住得比较远,对顺风车已形成了依赖。所以,“探讨怎么合规去发展顺风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刀切地下线顺风车业务,其实是剥夺了老百姓对新产品选择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四新认为顺风车在实现国家战略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顺风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需求,是基础设施建好之后,借助互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车之间精准匹配产生的新的出行方式,也可以说是社会重要福利之一。中国经济增长想要实现转型,必须把基层百姓的生活方式带到经济增长模式里去,顺风车最能体现这种国家战略,最能作为国家战略实现路径的一种方式。”

顺风车的定位等问题都应该回到初心,各种出行方式最终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便利,要从这个角度来设计出行方式。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说,他现在打车越来越难了。交通方面中国不能学美国,美国公共交通不发达,可鼓励私家车。如今,共享经济时代顺风车适应了我们的国情,应当允许创新,只是监管模式要跟上。

“互联网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新变革,它使出行者对出行的方式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权。”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姜先良表示,顺风车最大的意义是在为人类的四大需求——衣食住行中的“行”提供了革命性的作用。

顺风车需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行

顺风车如何监管?王四新说:“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对顺风车和顺风车平台实行强监管,就是要全责任,要让平台不仅对司机的运营量负责,还要对安全负责。”王四新强调,政府的监管应该把顺风车将来可能要有的业务生态都纳入许可、评估的轨道上来,强监管势在必行。

曹林认为,设计新产品时首先要考虑产品的逻辑里面有没有把最基本的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政府对网约车已有了标准,顺风车没有,不过,除政府监管外,自身一定要自律,没有自律的话,他律来了会更不自在。

“安全方面除了政府保底之外,行业自律还是大有可为的。”周文辉建议,大的平台对于车辆的配置标准可以发布自己的团体或行业标准,挂靠在平台下的车也必须制定标准,还有对于驾驶员也应该有要求,比如,多少年没有违法记录等,可以制定一套平台自身的规则,这样也是有约束力的。记者:徐艳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