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插花地册子》推出最新增订版,学者止庵谈读书生涯(引题)


(资料图片)

阅读50余载,兴趣始终不改(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路艳霞

“阅读让我安身立命,如果下辈子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阅读。”知名作家、学者、书评人止庵的《插花地册子》首版于2005年,近日这本书的增订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谈阅读的书令读者一直心心念念,迄今已出过3次增订版。

“一部关于书的《随园食单》”

《插花地册子》被一些嗜好读书的学人誉为“一部关于书的《随园食单》”,而事实上,读过书中文字,会发现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

止庵在这本《插花地册子》里,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对印象深刻的作品逐一评点,又在时间的经度和地域的纬度间勾连比较,指出作品好在哪里,或者糟在何处,评论各书独具慧眼,不跟风,不故作高深,平易亲切,耐人寻味。

比如,谈及《红楼梦》,止庵说自己最喜欢史湘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人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换个说法就是比其他人物单纯,所以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在止庵看来,湘云磊落娇憨,外刚内柔,是女性的理想形象。他其次喜欢探春,第三喜欢宝钗。至于黛玉与晴雯,他都嫌过于矫情不讲理,差不多要归入不喜欢之列了。

值得一提的是,止庵不断充分运用海量阅读带来的审美眼力,指导和磨炼自己的文学创作。去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受命》获得新周刊第一届刀锋图书奖,小说写法结构谨严,针脚细密,分寸拿捏适度,可以明显看出受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和张爱玲《倾城之恋》等作品的影响。由此可见,作者令人欣喜的创作实践与他的丰富阅读经历和雅正品位之间,形成了一个优美互证。

止庵说:“假如当初我不读这些书,也许会成为另外一个人;正因为读了这些书,我才是现在这样的人。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而《插花地册子》所记录的就是这一过程。”

阅读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

说起来,止庵读的第一部文学名著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是1968年前后,他家还住在西颂年胡同4号,至于它是从哪里借来,却完全忘记了。迄今,止庵的阅读历程驰骋了半个多世纪,他与文字的情感却热烈依旧。

止庵从未接受过正规中文系教育,他1977年考入大学,学的是口腔专业,毕业后当了两年牙医,此后还干过记者、外企推销员,但是对文字的热爱从未因年龄增长、职业变化而改变。那些年,他的阅读都是在公交车上完成,沉重的学业和忙碌的工作,从未让阅读搁浅,反而让他的兴趣日趋浓厚。终于,他在1995年出了第一本谈阅读的书,这一年止庵已经36岁了。

回头看来时路,止庵认为,正因为他没有进过专业的文学课堂,反而让他的阅读、读书理念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比如李白凭什么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凭什么是现实主义诗人,至今我都认为这样的区分没有什么意义。”而他的5年学医经历,让他接受了严格的逻辑学教育,这对他的读书理念有极大的帮助,他的确一直信奉以下原则:读书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有时还要写相关文章,这就要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其中逻辑学是必不可少的。从医的经历,还让他非常看重实证,谈论一本书,必须要把这本书读了。他的读书观正是“读了再说,没读就不能瞎说”,他看不惯有人书还没到手就开始写上万字的文章,这对学医的人看来,就是违反了实证的原则。

读书必须要“势利眼”

“我对于阅读有一种极大的兴趣,从我认字开始,直到现在一点没改。”止庵说,当年一起读书的朋友,后来都不读了。而他只是把当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和文字建立、维持亲密关系,他说自己乐意,也从中获得了太多好处。

这两天,止庵正在看一本名为《二战信息图:数据化全景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将枯燥的历史资料转换为清晰易懂的信息图,用数据全景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止庵对二战历史一直感兴趣,并且读过大量相关读物,这本书在他的二战书系阅读版图中属于“好玩”类别。

止庵说,他读书没有非读不可的书,也没有什么宏大计划。前两年,他和作家张悦然、编剧史航结了一个“契诃夫之盟”,三人相约把契诃夫小说重读一遍,“小说有10卷,我其实已经读完了,但是后几卷还会重读一遍。”止庵如此总结道。

止庵和史航堪称读书会、新书分享会的铁搭档,他们妙语连珠、珠联璧合、亦庄亦谐的风格深得人心。止庵揭秘说,多年来,他们早已形成默契:谈书一定要把这本书全读了,不能蒙事;不提前切磋,否则没了新鲜感,也少了观点碰撞。前一阵,止庵和史航一起出现在译林出版社推出的塞林格四部作品的分享会上,止庵为此将已读过几遍包括《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内的四本书又捧了起来。

对于止庵而言,很多书他读过多遍,但是多年前的喜好未必持续到如今,比如他早年喜欢雨果、巴尔扎克,现在却不再喜欢。而《呼啸山庄》从童年的不知所云,到青年的看不出好,直到后来的越看越喜欢,这样的阅读体验因为和时光、人生、经验等搅和在一起,而显得特别生动有趣。

不从众,不趋时,不受惑,止庵坚持的读书三原则延续了几十年。他一直看重自己的独立判断,早年看施耐庵的《水浒传》借了还,还了借,前后看了将近三十遍,迄今他仍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好的一部白话小说。“人和人观点不一致是很正确的,读书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让‘我’从‘我们’里面分离出来,成为你自己。”

“不要读比你水平低的书,读书是为了结识高人,做人不能势利眼,读书必须‘势利眼’。”不过,止庵揭秘说,他多年来结识“高人”,也是入了无数烂书的坑才练就的,他认为这个过程必不可少,这个道理就如同不吃咸菜窝窝头,哪知山珍海味的好一样。

热点新闻